2025年3月1日,赋音乐有限公司发布消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顽疾5年,方大同于2025年2月21日早晨,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前往生命旅程的另外一个领域,继续他的使命与梦想。他所留下的音乐与图画小说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去年10月,方大同时隔8年再次推出新专辑《梦想家 The Dreamer》。当时,方大同发文表示这是一张 “病中专项”,称专辑是生病的不同阶段录制的。“对于我在当时的状况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从单调境况中解脱的方式。虽然现在身体状况已经有了长足的改善,但要完全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一些听众表示,他的声音听起来有变化、感觉更加沙哑了,方大同在一档谈话节目中表示,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自己年龄增长,“可能是老了”,另一方面因为生病会影响呼吸方面的机能,导致声音出现变化。
据有关报道,2010年方大同曾因操劳过度出现气胸(爆肺)而数度住院。
什么是气胸?
气胸,即胸腔内积气的状态,是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的。气胸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
●自发性气胸最为常见,简单来说,就是肺表面破了个小洞,空气从肺里漏到了胸腔(肺和胸壁之间的空隙)。这些漏出来的空气会压迫肺部,让人感觉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自发性气胸有两种:
原发性气胸,多发生于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吸入的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的积气状态,形成气胸。
继发性气胸,通常是因为肺部本身就有问题,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肺组织比较脆弱,稍微一用力就可能“漏气”。
●外伤性气胸是指因车祸、高处坠落等胸部外伤导致胸膜破裂而引起的气胸。
●医源性气胸则是指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慎刺破胸膜或肺组织,使气体进入引起的气胸。
哪些人群易得气胸?
自发性气胸的好发人群包括:
瘦高个儿的年轻男生:在青春发育期,高瘦体型的人肺组织往往“跟不上”快速的生长发育,易出现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
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肺结核、间质性肺病等。
长期抽烟的人群:长期吸烟易导致肺部炎症,细支气管、肺泡结构改变等。
哪些行为会得气胸?
自发性气胸可不是随便发生的,它通常有一些“导火索”。
剧烈运动:胸腔压力骤增,肺部受不了就“炸”了。
咳嗽或打喷嚏:如果咳得太猛或打喷嚏太用力,也可能让肺“漏气”。
气压变化:比如潜水、坐飞机,气压突然变化,肺可能会“抗议”。
情绪激动:大笑、大叫、吵架……情绪一上头,胸腔压力会随之飙升,也有可能引发自发性气胸。
气胸有哪些症状?
胸痛、呼吸困难、干咳……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身体在喊“救命”。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别硬扛,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胸痛:胸痛是气胸最典型的症状,一般单侧发作,呈针刺样痛或撕扯痛,有时还会放射到肩背或手臂。胸痛可突然发生,咳嗽及深吸气时疼痛加剧。疼痛一般不会自行缓解,需治疗后才可减轻。
●呼吸困难:常与胸痛同时发生,表现为爬几步楼梯就喘,拎点重物就胸闷,好像有东西堵在胸口,感觉肺里的气不够用。
●咳嗽:一般以干咳为主。
如何预防气胸?
专家建议,首先应合理控制体力负荷。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搬运重物时避免屏气,采用“呼气发力”技巧,减少胸腔压力波动。
第二,增强体质与肺部健康。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以提高肺活量,但避免过度疲劳。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
第三,定期筛查与风险监测。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胸部CT,排查肺大疱等隐患,若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立即就医排查气胸。
第四,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长期精神紧张,减轻全身性消耗。工作或运动时定时休息,避免持续性胸腔高压状态。
提醒:气胸起病急,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如张力性气胸)。若曾有气胸病史,复发率较高,需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措施。一旦怀疑气胸,务必立即就诊,通过胸部X线或CT确诊,并及时接受治疗。
来源:赋音乐有限公司、央视新闻、极目新闻等
综合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