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珊
随着盛夏高温潮湿天气持续,皮肤科门诊量高企,皮肤病成为困扰市民的一大问题。在“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国艳表示,夏季皮肤病主要由高温排汗、紫外线辐射和昆虫活动三大因素诱发,需科学辨别类型以精准应对。
刘国艳分析,夏季特殊环境形成三大致病链条,导致皮肤问题集中爆发。
一是夏季气温升高,身体排汗增多,有些皮肤病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发病率明显升高。
常见的皮肤病有:
痱子(热疹),高温潮湿环境下,汗腺导管堵塞,汗液排出不畅,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小水疱或丘疹。表现为颈部、腋下、腰部等出汗多的部位出现密集的红色小丘疹,常伴有瘙痒或刺痛感。常见于儿童和老人。
真菌感染的足癣,高温潮湿环境下,真菌在皮肤表面繁殖,引发真菌感染。发病后足部出现水疱、脱皮、瘙痒,指间可见糜烂。
夏季加重型的湿疹,夏季高温潮湿,皮肤屏障功能减弱,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刺激物(如汗液、化学物质)易引发湿疹。发作时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瘙痒明显,严重时皮肤渗液、结痂,常见于肘窝、腘窝等部位。
细菌性感染的毛囊炎,高温潮湿环境下,皮肤出汗多,毛囊堵塞,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炎症。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脓疱,常见于面部、颈部、背部等部位,可能伴有疼痛。
二是夏季紫外线强度加大,晒伤之类皮肤病也是临床常见。
如日光性皮炎(晒伤),因为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紫外线下,导致皮肤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暴晒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灼热、疼痛,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脱皮,甚至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紫外线可促进黑素细胞生成更多的黑素颗粒,所以夏天可出现晒斑,或者加重黄褐斑和雀斑。
三是夏季昆虫活跃,叮咬或者接触皮肤会引起过敏性皮肤病。
常见的皮肤病有:
丘疹性荨麻疹(虫咬性皮炎),因为蚊虫叮咬后,皮肤对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引发炎症反应。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风团,中央常有水疱,瘙痒明显,常见于四肢暴露部位。
隐翅虫皮炎,夏季是隐翅虫活跃的季节,在潮湿、多草、多水的地方容易有隐翅虫活动。虫体爬过皮肤时有瘙痒刺痛感,在拍打、压碎虫体时被其体液污染皮肤而发病。虫体分泌物刺激性强,即刻发生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分布着密集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甚至脓疱,皮肤痒痛严重。
蜱虫咬伤,如果在草地、树林、灌木丛等地点进行户外活动,可被蜱虫咬伤,局部常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结痂和溃疡,会伴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和其他系统损害。
针对这些皮肤病问题,刘国艳推荐了一些简便的防治办法。
首先,居家常备药物。居家可以备用一些皮肤病的非处方药物,方便快捷,却能解决皮肤问题。例如,高温天气,家中有老人和小孩,因为不能长期开空调,常伴发热痱,我们可以备用痱子粉、滑石粉和炉甘石洗剂,皮肤潮红时可以每日多次外用,保持皮肤干爽。
其次,避免阳光直射。建议大家在夏季10点到下午4点之前避免阳光直射,外出使用防晒工具如防晒伞、防晒衣,外涂防晒系数在50以上的防晒霜。爱美的女性建议在其他时间使用防晒系数30左右的防晒霜。而且防晒霜需要在外出之前30分钟使用。每隔2-3小时需要补充一次。
第三,防止蚊虫叮咬。夏季夜间尽量不要到潮湿、草地或者户外静止逗留,外出穿长袖衣服防止昆虫叮咬。夏季过敏性皮肤病,不论是蚊虫叮咬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虫咬皮炎还是湿疹类皮肤病,可家中备用抗酸莫米松或者地奈德乳膏,使用时间不超过2周。分享大家一个“驱蚊小药包”,取艾叶、丁香、白芷、薄荷、藿香各10g,再加冰片3g。以上中药用无纺布或者薄布包裹后扎口使用,既安全又方便,可在身边或者房间角落里放置,预防蚊虫叮咬。
若发生隐翅虫皮炎之后迅速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患处,中和酸性毒液,减少刺激。同时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油或硼酸溶液湿敷,有助于收敛、干燥、止痒,红斑、丘疹期可外用激素药膏。
如遇蜱虫咬伤需要及时就医,清除口器,需要查看有无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神经系统或关节症状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最后,注意对症处理。对于足癣的对症处理可以选择抗真菌药膏,如硝酸咪康唑或者酮康唑乳膏。如果是细菌感染的毛囊炎,建议可以先外用莫匹罗星乳膏或者红霉素软膏。当然,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无法辨别时需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如果无法自行区分皮肤病的类型,或症状严重(如发热、疼痛加剧、渗液等),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