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惑:蚊子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吗?
新黄河  2025年07月02日

新黄河记者:苏珊  

心都要碎了

这天一热,感觉就要被蚊子“吃了”!

当它们轻盈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

尖锐的口器刺破皮肤的瞬间,

带来的不仅是红肿瘙痒的困扰,

更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隐忧——

艾滋病病毒(HIV)

是否也会借助这些“飞行的小恶魔”悄然传播?

这一疑问如同夏日的暑气般萦绕在许多人心中,亟待科学的解答。

科学结论就是:不!

1.HIV无法在蚊子体内复制存活:HIV被蚊子吸入后,无法进行复制增殖,只会暂时存留于蚊子的消化道(中肠),随后很快被蚊子的消化液分解灭活。

2.蚊子的取食机制决定其无法传播HIV:蚊子的食管(吸入血液)和唾液管(注入唾液)是完全独立的两条通道。血液是单向吸入的,即使蚊子吸食了HIV感染者的血液,它也无法通过叮咬将之前吸入的HIV注入下一个人的体内。

3.残留的HIV病毒量微乎其微,远不足以致病:蚊虫叮咬HIV感染者后,残留在蚊子口器外部的病毒量极其微小(仅有约0.00004毫升),这个量远低于造成感染所需的最低病毒量。理论上:超过3000只蚊子+携带HIV病毒+同一时间叮咬,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有可能达到病毒量,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绝无可能发生。

4.流行病学研究+大数据证实:自艾滋病发现以来,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HIV的传播途径为:血液、性和母婴传播。迄今,未发现经蚊虫叮咬感染HIV的确诊病例,这一事实验证了蚊虫叮咬不能传播HIV。

结论: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

不必“蚊”风丧胆!

 

预防HIV感染,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1 坚持安全性行为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感染HIV的最有效方法。

2 拒绝毒品,避免共用注射器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HIV的高危行为。务必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与健康。

3 安全用血与注射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

4 预防母婴传播

HIV感染的孕妇,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以及避免母乳喂养等措施。

5 主动检测咨询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寻求专业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及早发现感染、及时获得干预治疗的重要途径。

06消除歧视,关爱感染者/病人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防治工作,是全社会共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通讯员:朱艳文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