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68天的等待与努力,当地时间2025年8月4日下午,在法国巴黎中国驻法大使馆内,马库斯、士杰、钟灏松三人终于完成了心愿,将618张历史照片无偿捐赠给中国。
交接仪式上,大使馆向三人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信,并赠予马库斯三人存储有所有历史照片电子版的青花瓷U盘,希望他们向全世界讲述这段难忘的历史。
从2024年4月23日首次公开发布影像,到2025年8月4日在巴黎中国驻法大使馆完成捐赠交接,这不仅是将照片物理上的移交,更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记忆重返故土的旅程。
这些照片中,有上海街头的生活印记,更有日军侵华的暴行记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场“回家”更显厚重,它让散落的历史碎片重新拼接,是对历史真相的郑重安放,也是对照片中遇难者的深切告慰。
↑钟灏松、马库斯、士杰在北京合影。(从左至右)
468天的等待与奔波
“顺利完成捐赠仪式,我们都很开心很兴奋,这些照片终于获得了认可。”4日,钟灏松对记者说,捐赠现场,他们与大使馆工作人员共同观看了部分捐赠照片,签署了捐赠协议。
让他意外的是,他们还收到了大使馆颁发的感谢信及一个存储所有历史照片电子版的青花瓷U盘。“我们捐赠了实体照片,而大使馆将电子照片又回赠给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的惊喜,而且意义非常重大,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认可的同时,也体会到赋予我们的重任。”
“我想对外祖父说,他用一生守护的真相,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属。” 马库斯则难掩激动,他认为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知道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我也希望那时我们能有机会在北京向大家讲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马库斯表示,这些暴行不仅是对中国人的暴行,也是对整个人类的暴行。接下来他们将重返中国,从位于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开始,向更多人讲述这段历史,希望这些照片能成为连接人们对和平共同向往的桥梁。
法国小伙士杰则提到,捐赠成功还要感谢参与鉴定的专家团队,正是他们的严谨鉴定,才让这些照片的价值得到权威认可。
这场捐赠交接仪式,从三人在社交平台发布第一条视频起,已经过去468天。
2024年4月23日,钟灏松在社交平台发布了首条马库斯讲述历史照片的视频,迅速引发网友共鸣。“在此之前已和中国驻法大使馆取得联系,发布视频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照片的意义。” 钟灏松回忆道。
此后不久,马库斯家族正式委托马库斯、士杰与钟灏松三人,全权负责618张照片的无偿捐赠事宜。
三人开始在社交平台持续更新内容,从外祖父劳伦斯的上海日常生活场景,到日军侵华暴行的触目画面,一段段被尘封的历史通过影像逐渐清晰。
这项工作彻底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三人一直从事教育、AI技术、旅游等领域的工作,不得不挤出大量时间整理史料、回复网友提问,却也在无数受害者后代的留言中,更坚定了推进捐赠的决心。
2025年2月15日,受家族委托,三人携带精心保存的照片抵达北京,沿着劳伦斯日记里的轨迹探访其曾生活的街区。
这场特殊旅程吸引了国内几十家媒体的关注,捐赠工作随之迎来关键进展。2月20日,三人此次的行程在上海告一段落,而618张照片,也被正式提交至淞沪抗战纪念馆进行鉴定工作。
“照片提交的瞬间,我们心里踏实了很多,也更有信心做好这件事情。”马库斯说,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非常认真的帮他们做好了对接,而鉴定的工作人员也非常认真负责。
此后数月中,他们持续协助纪念馆的鉴定工作,帮忙翻译照片背面的手写备注、寻找证据佐证劳伦斯的笔迹、提供其外祖父的一些资料等等。
据三人介绍,一次性捐赠600余张历史照片,在国内并不常见,鉴定的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因此鉴定的进度并不会太快。
直到近期,他们收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鉴定结果非常积极。”经技术鉴定,这些照片均为明胶银盐黑白相纸,洗印于20世纪30至50年代。其中关于淞沪会战的照片数量庞大、视角多元。
这场跨越400多天的筹备,最终定格在8月4日的中国驻法大使馆交接仪式上。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这些穿越近百年的照片“回家”,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实证,更让马库斯家族用生命守护的记忆,成为跨越国界的历史见证与和平信物。
↑交接仪式现场
被照片惊醒的家族记忆
这不是马库斯第一次和中国打交道。作为一个“中国功夫迷”,2013年,他曾经到过西安等地学习功夫,但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还有一段和中国更深刻的故事。
2021年,马库斯在收拾外祖父的车库时,发现了一本被保存在防水袋里的相册。相册记录了马库斯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生活的场景。
此外,还有许多照片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触目惊心的暴行。“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把中式佩剑,后来得知,这是中国友人感谢其外公掩护家人的赠礼。”
“第一张让我震惊的照片,是一个头颅被炸的人躺在地上。”马库斯说,这些暴力场景让他和父母感觉到不适,在发现照片后的一段时间里,马库斯经常会有一种“代入感”,“有时会走神,就像是身临其境,站在旁边看着这些暴力发生。”
马库斯介绍,他的外祖父1939年5月6日在上海结婚,在中国生活了多年,有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当时在中国学校读书。他们一家原本计划留在中国定居,但日本人入侵上海后,生活就此改变。
今年2月,在北京时,马库斯还向记者展示过一些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在院子里聚会的场景,里面有他的外祖父和外祖父的中国朋友,距离镜头最近开心笑着的小男孩,是马库斯的舅舅。
在另外一张黄浦江上漂有尸体的照片背后,马库斯的外祖父在照片的背后写“swimming”的字样,后来通过母亲和舅舅的一些讲述,马库斯才得知真相。
原因是孩子们问起这张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外祖父因为不想告诉他们真相而谎称,“这是正在游泳的人”,所以在照片的背后留下善意的谎言。
“我的外祖父冒死拍摄了许多日本人的暴行,也因此,外祖父的两个孩子先后被日本人杀害。”马库斯说,照片中的舅舅,就见证了外公的另外两个孩子被杀害,也见证了日本人在当地的屠杀,他从中国回到法国后,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历史照片中的一艘日本军舰。
↑老照片中,上海一处码头的景象。
捐赠是第一步 教育才是终点
了解了这些照片的历史,马库斯萌生了捐赠的想法,而一次机缘巧合,也促成了他们“小队”的成立。
“前几天我还在成都,士杰在泰国,马库斯在法国,我们一起出发,相聚在法国参加了这场捐赠仪式。”松松说,2017年,他认识了当时在大使馆工作的士杰。通过士杰介绍,又与在法国当老师的马库斯结识。
“我给马库斯讲述了张纯如的故事。”这个故事打动了马库斯,也促使他更坚定的希望捐出照片,但以什么渠道,他们也没有头绪。
三人在2024年联系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同时,他们也决定通过社交平台向外讲述这段历史。
2024年4月23日,三人的社交平台账号开始发布一些照片,并由三人一起讲述这些照片中的故事,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
“刚开始有很多人发送私信,其中有好多日军侵华受害者的后代。”松松说,大家都在留言私信,说他们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些善意的留言给了三个人很大的鼓励。
松松称,对于马库斯而言,他的家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而且有亲人在这些暴行中被杀害。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他也希望亲自讲述这段历史,让更多人了解。
马库斯则说,“我们并不是为了成为英雄,也不想要任何报酬,只是为了正义。真正的英雄是照片里那些遇难者。”他觉得这段历史属于中国,在社交平台分享这些照片的内容,对他们和父母来说,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善意的鼓励终究还是多一些,“我们也会尽全力把这件事情做好。”马库斯说,网友的各种鼓励对他的影响很大,而在马库斯的父母看来,这是马库斯生命中一个值得骄傲的使命。
在士杰看来,这场行动,不仅仅只是为了捐赠和寻找照片中的记忆,更多的是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向法国及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普及这段“空白”的历史。
“我们曾经采访了35个法国人,没有一位知道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士杰说,这让他感到大为震惊,为此,他们成立了名为“中国回声”的协会,计划利用这些照片的电子文件,通过网站、AI技术动态还原照片场景、出版书籍及全球巡展,向西方世界揭露真相。正如我们上次见面所说的。“捐赠是第一步,教育才是终点。”
捐赠仪式的落幕,对马库斯三人而言并非终点。按计划,捐赠结束后他们将即刻启程返回中国,首站是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将成为他们触摸战争伤痕的新的起点。
↑三人正在整理照片。
相关报道
这618张照片,是世界需要知道的真相
几个月前向我国捐赠日军侵华照的法国小伙,终于有新消息了。日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法国友人马库斯·德雷特斯向中方捐赠抗战历史照片交接仪式。
据马库斯介绍,他的外祖父曾用相机记录下日军轰炸上海、屠杀中国百姓等暴行,且大部分照片背后都有其手写的备注,部分照片甚至带有血迹。经鉴定,这618张照片洗印于20世纪30至50年代,其中关于淞沪会战的照片数量庞大、视角多元,已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永久收藏。封尘几十年后,照片终于漂洋过海,回到最初的历史起点。
日寇的铁蹄,让神州焦土遍地、生灵涂炭。但对于那场侵略战争,时至今日,日本仍没有官方表态,没有认罪反省,甚至对侵略暴行百般抵赖狡辩。对歪曲历史言行最有力的回击,就是铁的事实。面对一些国家和势力的信口雌黄、面对时而沉渣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抢救挖掘更多史料,不断夯实历史记忆的真实性和严肃性。随着时间流逝,历史见证者相继离世,挖掘、揭露更多日军侵华暴行铁证,成为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让更多“血色照片”“绝密档案”公之于世,让更多人看清历史真相。
战争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印记。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始终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偏重欧洲战场、忽视亚洲战场,特别是对中国人民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的研究远远不够。这既受制于某种普遍性的“文化遗忘”,而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国际话语权的严重不对等。
正如马库斯所言,“希望通过捐赠这些照片,推动更多的西方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国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早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战场。中国人民以难以想象的民族牺牲,为改变整个东方战局、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关键性贡献。中华民族御侮驱寇、捍卫和平的牺牲与付出,也值得被世界铭记。打捞更多“历史沉船”重见天日,同样是在提醒世界守护和平的意义。
编辑:刘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