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扩大地面行动,加沙民众向南逃亡】
连日来,加沙地带沿海的拉希德公路十分拥堵,这条连接加沙地带南北的公路是以色列军方指定的加沙城居民向南撤离的路线。一边是湛蓝的海水和曾经热闹的沙滩,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废墟和绝望逃离的人群,远处是轰炸后升起的浓烟。
随着以军对加沙城的轰炸加剧以及地面攻势的推进,很多几天前还在观望的当地民众被迫踏上逃亡之路。但离开加沙城就真的安全吗?很多民众即便已经踏上拉希德公路,心中也还是惶惶不安。详情>>
“我们(平民)没有参与战争,我们没有和美国或以色列作战,我们向往和平,我们只想活下去,请让我们活下去吧。”在向南逃亡的路上,很多加沙家庭只能依靠双腿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活下来的机会。有流离失所者表示,他们是因为年幼的孩子陷入恐慌情绪才下决心踏上逃亡之路,可他们并不知道该逃到哪里。详情>>
联合国认定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种族灭绝罪行,加沙民众:来得太迟
对于联合国调查委员会16日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犯下种族灭绝罪行一事,加沙地带民众表示,联合国早就应该做出这样的认定,这一认定来得太迟。详情>>
联合国如何定义种族灭绝?何以认定以色列犯罪?报告有何影响?详情>>
延伸阅读>>
1.以军扩大军事行动,哈马斯发布强硬声明
当地时间18日,以色列国防军持续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开展军事行动,并对加沙地带多地发动袭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18日发布声明称,加沙城不会成为以军能够“轻易获得的猎物”。详情>>
2.加沙战火持续,美以“火上浇油”,有关中东一夜间发生了什么?
联合国安理会18日对最新加沙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美国再次一票否决。以色列近期加大对加沙、黎巴嫩打击力度,危及地区安全。一夜之间,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再升级。详情>>
●时政
【李在明为何重提要当“中美桥梁”?专家解读】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8日刊发对韩国总统李在明独家采访,这是他就职以来首次接受西方媒体专访。李在明表示,韩国将与美国站在一起,但需要管理好与中国的关系,避免走向对立。详情>>
【日本战机首次飞往欧美四国,专家称值得警惕】
近年来日本与北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防务新闻》17日称,日本航空自卫队正在向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北约空军基地部署包括4架F-15战斗机在内的航空自卫队机群。详情>>
【从两场德国展会看“中国制造”的华丽转身】
近期,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和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相继落幕。众多欧洲企业和消费者的目光被中国的智能产品和炫酷技术吸引,他们赞叹“中国制造”的华丽转身和为全球产业发展带来的广阔机遇。详情>>
【沙特和巴基斯坦为何此时签署防务协议?】
当地时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政府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两国为何此时签署防务协议?阿拉伯国家如何加强防务?详情>>
【贝鲁特港爆炸五年后真相依旧沉默,谁在操纵黎巴嫩的命运?】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非核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然而,5年过去了,这样一次重大事故的背后真相依旧扑朔迷离。详情>>
【是什么,让一档美国著名脱口秀突然停播?】
美国广播公司17日宣布,将“无限期”停播主持人吉米·基梅尔的深夜脱口秀节目,原因是基梅尔在节目中对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遭枪杀事件发表的言论引发争议。详情>>
●社会
【报告:结构性问题难解,欧盟持续面临药品短缺】
欧盟审计机构欧洲审计团17日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供应链脆弱、内部市场分割等结构性问题,欧盟至今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常用抗生素、疫苗等药品短缺现象仍将持续存在。详情>>
●财经
国际油价18日微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8美分,收于每桶63.57美元,跌幅为0.75%;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51美分,收于每桶67.44美元,跌幅为0.75%。
美元指数18日上涨。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当天上涨0.49%,在汇市尾市收于97.349。截至纽约汇市尾市,1欧元兑换1.1779美元,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1835美元;1英镑兑换1.3550美元,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3640美元。
●医学
【国际最新研究:重复性脑创伤或会改变年轻运动员脑细胞】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年轻运动员反复遭受脑撞击,会在出现神经退行性疾病迹象很久之前,就引起脑细胞的神经元损失和炎症。详情>>
●科技
【美“天鹅座”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美国货运飞船开发企业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天鹅座”飞船18日抵达国际空间站,向空间站运送科研物资和补给。详情>>
●气候
【气象组织:全球水循环日趋紊乱,在洪灾和干旱之间摇摆】
这份2024年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说,与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相比,2024年全球仅约三分之一的河流集水区水流量处于正常状态,这种失衡状况已持续6年,反映出水循环日趋紊乱。详情>>
【科学家提取近海淡水,全球缺水问题有解了?】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今年5月起提取大西洋的近海淡水进行研究,尝试为全球缺水问题提供解决办法。详情>>
综合编辑:曹晓旭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