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级体校和训练单位总数已达173所,居全国首位
新黄河  2024年12月20日

新黄河记者:李夫杰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山东省6支队伍全部晋级冠亚军决赛,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山东有哪些“秘诀”?12月20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体育局局长乔云萍给出了答案。

乔云萍表示,近年来,全省体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扎实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特别是坚持把竞技体育作为重中之重,把后备人才培养作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持续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具体来说,在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根基、助力体育强省建设方面,山东有三方面的经验:

首先是强化基层体校建设,夯实培养根基。山东的青训工作也曾出现生存危机,特别是县级体校曾出现萎缩过半的严峻局面。近年来,山东重点聚焦国家“633”项目,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把健全市、县体校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努力争取市市有体校、县县有体校”的目标,大力扶持建设基层体校,丰富体校办学模式。省体育局、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基层体校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对新建市、县级体校分别给予1000万元和400万元经费扶持;对新建、扩建场馆设施的,给予300万元到150万元的扶持。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76亿元,扶持基层体校建设项目130余个。16市全部建有市级体校,县级体校增长到143所,省市县三级体校和训练单位总数达173所,在训运动员4.8万余人,均居全国首位。另外,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出台改革方案,鼓励各地特别是没有体校的县(市、区),采取依托普通学校建设单项基地、设置体育实验班、保留学籍到体校训练、多所学校办队、“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等不同方式,建设“体教融合”新型体校。目前全省共有此类体校123所,并涌现出威海文登体校、青岛城阳体校和历城二中女足、单县一中排球等一批典型案例,后备人才的培养根基持续得到夯实。

其次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专业领航。教练员是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增强教练员的训练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关键的课题。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教练员学院,通过“选派推荐上级、全省开展本级、帮扶指导下级”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促进基层体校教练员及时更新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同时,动员优秀退役运动员参加培训后到基层体校执教,目前这类教练员已占市、县体校教练员的60%以上。

第三是强化竞赛体系建设,厚植成才土壤。结合全省实际,山东构建了由社会俱乐部、学校、体校等各类主体齐参与,自上而下、专业化社会化并举的青少年竞赛体系,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运动天赋的广阔舞台。近年来,山东坚持把省运会作为第一竞赛杠杆,以年度锦标赛、冠军赛为辅助,项目设置与奥运会、全运会接轨,引导各市加强项目布局、组建青少年运动队。其中在三大球项目上设置了3-4个年龄组别,引导16市全部组建运动队。2022年省运会,三大球运动员接近2000人,为打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乔云萍表示,在后备人才培养上的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助推了山东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山东已连续7届奥运会获得金牌,共产生23名奥运冠军、获得32枚奥运金牌,连续四届全运会获得金牌数、奖牌数第一名 。下一步,山东省体育局将再接再厉,坚持改革创新与系统集成,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科学选材、精心育才,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培养成效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更多体育贡献。

编辑:李夫杰  摄影:李夫杰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