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喜剧顶流再战大银幕!陈佩斯《戏台》济南路演引回忆杀 观众:从小看您小品长大
新黄河  2025年07月11日

新黄河记者:邢媛  

7月10日,济南各大影城早早就排起了长队,这些观众中有白发苍苍的老戏迷,也有举着“佩斯老师我们长大了”灯牌的90后。他们等待的,是陈佩斯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戏台》全国路演济南站。当陈佩斯携手黄渤、余少群、陈大愚、徐卓儿等主创出现在舞台上时,现场爆发掌声持续了很久——这对喜剧艺人的致敬,也是对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唤醒。改编自同名经典话剧的《戏台》,将于7月17日全国上映,这部凝聚陈佩斯10多年心血的力作改编自同名话剧。

电影《戏台》主创团队亮相

初代喜剧顶流回归大银幕

陈佩斯将高口碑话剧改编成电影

说陈佩斯是初代喜剧顶流也不为过,这次来到电影《戏台》路演现场的观众,大多数都是看着陈佩斯的小品长大的。

1984年他的《吃面条》开创了春晚小品这一艺术形式

1979年,陈佩斯出演电影《瞧这一家子》正式出道,随后拍摄了“二子系列”多部电影。1984年他的《吃面条》开创了春晚小品这一艺术形式,之后的《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等春晚小品,让“陈氏喜剧”成为一代人的文艺记忆。1998年他毅然转身投入话剧创作,用20年时间打造出《托儿》《阳台》《戏台》等经典剧目。特别是话剧《戏台》自2015年首演以来,全国巡演超过300场,豆瓣评分稳居9.0分以上,被戏剧界誉为“当代中国喜剧话剧的巅峰之作”。

陈佩斯说观众的笑声是最大的成功

此次电影化延续了陈佩斯坚持的“为老百姓带来欢乐”创作理念,不过,将一部成熟的话剧改编成电影,陈佩斯坦言这是给自己出难题:“第一难就是要把一个很集中和浓缩的场景分解开,把发生在戏台上的故事分解到整个戏园子,从前门大街一直到后台,增加了很多环境。很多戏一拆解开,空间一换,张开嘴说出的话就全不对味了,每个空间转换都可能颠覆原来的逻辑”。

对于影片“喜剧外衣下的悲剧内核”,陈佩斯以“金啸天听到大帅对艺人的侮辱后提前觉醒”的剧情为例,揭示创作最深层的打磨:“完成环境分解的难度还是外在的,还比较好解决。难解决的是电影剧本超越了原来的话剧剧本——就像拧螺丝,我们比原剧本又上了一扣,完成了一次反转,让人物在尊严受辱时迸发更强烈的戏剧张力。”

陈佩斯

在选角方面,陈佩斯表示不以艺人的“外化条件”作为标准,“这个戏已经经过13年的打磨,我们比较自信,选角时要求演员符合人物,需要真正走进角色的演员。”

“勒头勒到头晕眼花!”

黄渤分享戏曲演出初体验

这次回到家乡山东路演,主演黄渤兴致很高,还时不时“倒口”济南话与观众互动,口音十分纯正。

黄渤真诚地表示:“参加这部电影的拍摄收获有很多,以前对于戏曲没有那么了解,这次因为要演大嗓这个角色,还是认真跟着专业老师学习了一下,虽然这个时间有限只能学到一点皮毛,但是跟整个学习唱念做打后,才知道京剧非常有魅力。现在我自己有的时候放一些唱段,也能听出好坏来,才懂得‘台上一分钟’需要怎样的付出”。

黄渤现场献唱京剧

黄渤现场分享饰演“大嗓儿”的幕后故事时,首次披露戏曲演员的艰辛:“这次确实感受到了戏曲演员的不容易,各种唱段调门都很高,装扮时候还要去勒头——用一块打湿的布去勒的时候,紧到能听到勒得咯咯作响的声音。从早晨一直到晚上这样勒着演出,我经常是感觉头晕眼花!”

在观众热情欢呼中,黄渤即兴表演京剧选段,字正腔圆的唱腔引发全场喝彩。现场有观众感慨,影片一开场大嗓和那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就像打开时空之门的钥匙,瞬间将我们拽入故事年代。

黄渤

电影《戏台》讲述民国年间,正逢五庆班携名角儿金啸天要演出《霸王别姬》,不料意外接踵而至,戏班班主、送包子的伙计、来视察的大帅、大名角儿金啸天,以及戏院经理、正在候场的花旦、出逃的六姨太、恶霸刘八爷等各色人物的命运阴差阳错地勾连在一起,上演了一出荒诞十足的喜剧。

影片由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领衔主演,杨皓宇特邀主演,余少群、陈大愚、徐卓儿主演,尹铸胜友情出演,以身份错位设定抛出一系列笑料。

路演现场

编辑:邢媛  摄影:邢媛  校对:汤琪  剪辑:邢媛  摄像: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