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王静静
7月31日下午,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济阳区专场。济北开发区作为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重要承载地,济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云刚介绍了济北开发区抢抓合作区等机遇,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王云刚表示,济北开发区聚力加快合作区建设。用足用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机遇,积极对上衔接,2024年2月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加强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同年8月市政府配套出台《关于支持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市联席会议每季度听取合作区建设推进情况,市委、市政府每半年研究一次合作区建设工作,济北开发区也创新“开发区、合作区一体化招商管理”模式,借助全市产业专班,找准自身产业发展契合点,精准编制招商图谱,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累计引进台资及关联项目152个、其中工业项目110个,台资企业投资额超过27亿美元,合作区建设经验做法被《山东改革专报》刊发并报送中央改革办。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抢抓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红利,坚定融入起步区发展大格局,主动出击加强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招商联动,瞄准起步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做好延链、补链文章,新引进延锋、延鑫、拓普等20个比亚迪配套企业,比亚迪整车零部件生产项目落户选址,蹚出“起步区建链、济阳区延链”产业融合路径。
狠抓项目落地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包挂机制,将所有在建项目、新策划项目全部纳入开发区领导帮包、重点项目常态化调度机制,完成开发区扩区调区,创新实施审批“绿色通道”、“一站式”金融、共享用工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2023年以来,新建项目154个,阿斯泰克、博麒麟、济北电建一期、汉方制药等33个项目建成即投产,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82.8%,全市项目观摩排名连续3年位次前移。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标全市“13+34”产业体系,加快食品与生物制造、现代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食品饮料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8家,旺旺、大自然年产值突破3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省市级研发平台累计达到68家,专精特新、瞪羚等高质量中小企业230余家,“龙头型企业顶天立地、成长型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提升惠企服务效能。用好济阳区举全区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战略机制,创新工业社区、产业链党委等发展模式,搭建“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开启税企直通车,解决生产经营各类问题及困难事项260余项。深入推进“智改数转”计划,矗峰、金晔、奥锐等骨干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4个,2023、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45.61%、30.61%,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及利润率始终保持全市前列,推动济北开发区在2023、2024年省级考核中连续两年荣获“一等”等次。
下一步,济北开发区将用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新机遇,面对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突出位置,聚焦主导产业培育,持续做大做强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提升改造液压升降平台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产业、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