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刘瑞祥
近日,非遗研培计划十周年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为首批参与非遗研培计划的高校,自2015年至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陆续开设染织技艺、陶瓷技艺、雕刻技艺、木版年画、草柳编等10余项非遗门类专项培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兼具深厚传统技艺功底与前沿创新意识的非遗传承新生力量,直接推动多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发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始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推动非遗教育从“项目化实践”向“学科化建构”升维,学校秉持“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培养理念,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帮助学员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把握传统工艺精髓,激发创新创作潜能,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众多学员结业后成功创立非遗工作室(坊),开发出融合传统精髓与现代美学的文创产品,有效激活并引领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彰显出学校研培成果的广泛影响力。在十周年主题传播活动上,学员代表2017年木雕(核雕)技艺培训班马友谊、2019年织绣技艺研修班牛玉叶以及2024年笔墨纸砚品牌智创研修班王建,通过自身经历向记者们介绍了研培学习带来的成长与转变。他们表示,研培课程不仅提升了技艺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路鹏认为三位研培学员代表在完成培训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残公益、共同富裕等实践,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实干精神。路鹏还从课程建设、教学特色、项目拓展、政策指导等方面全面梳理研培计划在该院的发展脉络与取得的成绩,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将非遗研培工作全面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与科研体系,围绕服务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点发力,打造覆盖技艺传承、生活融入、成果转化、品牌培育的全过程支持体系。学院将发挥设计院校优势,为山东省传统文化“两创”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编辑:俞丹 剪辑:刘美琪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