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济南37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惊艳亮相,它们如何精准落地,又藏着哪些惊喜?走,带你沉浸式体验济南教育新图景!
当新学期的钟声敲响,济南37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开门纳新”,这不仅是孩子们新学期的开始,更是济南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从老城区到新城区,从繁华商圈到新建社区,这些新学校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济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这座城市的教育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达成了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美好愿景。
教育资源“扩容”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过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部分区域学位紧张问题日益凸显,“上学难”成为许多家庭亟待解决的难题。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家长每天接送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市民在购置新房时,首先考虑的是学区配套问题。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济南市近年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将新改扩建学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今年秋季新学期,全市有3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数万个。这些新学校分布在各个区县,精准匹配区域发展和人口增长需求,不仅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的入学压力,更为所在区域注入了教育新动力。比如,今年历城区有1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华山片区安置二区东地块的历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九樾府园,是一所高标准、规范化的幼儿园,占地面积20263平方米,园所设有27个教学班,10间功能体验室。今年新生入学人数为132人,目前园所教职工共计25人。园长刘倩倩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幼儿园以“五色营家长学校”为纽带,创新“赤诚共育、青禾赋能、金穗传承、蓝海探索、墨韵润心”五大课程模块,打造家园社协同育人生态圈,努力做一所“幸福到冒泡的幼儿园”。
与此同时,结合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位于槐荫区的青少年宫第二幼儿园、位于天桥区的济南泺口实验学校(璞园校区)也都在秋季新学期开门纳新。看到社区周边一所所教育设施投入使用,家住华山珑城的陈女士十分欣慰。“大女儿现在上四年级了,学校步行七八分钟就到了,小儿子也上幼儿园了,在我家的阳台就能看到幼儿园的运动场,真是太方便了,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陈女士说。
硬件升级 现代化校园“起范儿”了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设施完备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标准的运动场……随意走进每一所新建学校,现代化、标准化的设施配建不得不令记者感慨:“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市中区经华小学建设规模为36个班。9月新学期,原大涧小学13个班的学生整体迁入新校区,同时,一年级又新招收4个班,首批入驻的有700余名学生和35位教师。经华小学负责人张强介绍,相比原来的大涧小学,新校区的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楼采用动静分离的设计理念,所有班级教室都面向南侧向阳面,充足的自然光线为学生营造了明亮舒适的学习环境。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护眼灯、新风系统、空调等设施,全方位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舒适和科学学习。此外,学校还配备了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科学教室等18个专用教室,均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风雨连廊更是校园设计的‘隐藏款’,它不仅能连接各教学楼,甚至能一直连到校门,雨雪天,孩子们从入校到离校,都不会被雨雪打湿。”张强说。
同样在新学期迁入新校区,实现“旧貌换新颜”的还有历城区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王延忠介绍,学校原址拆迁,全校20个班的900名学生和49名教职工整建制搬迁。和陈旧的老校区相比,新校区占地面积30558平方米,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明,运动场地设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足球场、300米塑胶环形跑道。实验室、微机室、科学探究室等专用教室设施设备先进,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别具特色,功能齐全,并实现了网络广播监控的全覆盖。“我们创设了鲍山刻瓷为特色非遗课程,自2017年开设以来,已有超5000名学生参与学习,300余人在区级以上比赛获奖。新校区内还建有鲍山刻瓷博物馆,馆藏作品超500件。此外,学校还开设了盘纸、陶艺、剪纸等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王延忠说。
名校辐射带动集团化办学
彰显教育实力
为了让新改扩建学校“开好局、起好步”,济南市在师资配备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加入,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组织新教师参加入职培训、跟岗学习,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要求;定期开展各类教研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说高标准的设施配建彰显了教育的硬实力,那么新建学校有了名校和教育集团的托举,则是办学“软实力”的有力体现。历下区星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现开设一至五年级共13个班级,由历下区甸柳教育集团进行管理。位于长清区的怀瑾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由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实施教育教学全方位管理。校长辛吉荣曾执掌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内的多所成员校。他向记者表示,学校秉承“办适合未来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移植了山师基础教育集团成熟的课程设施和教学模式,同时创设了独有的“未来课程体系”。学校师资队伍由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全员派驻,高级教师占比超10%、一级教师占比超50%、获得国家省市区专业荣誉教师超过60%、研究生学历占比超30%。
市中区天沅实验学校小学部传承市中区育秀小学的教育追求,紧扣文化凝心、课程聚力、队伍赋能三个维度,将“毓秀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办学实践,形成天沅小学部特色的文化框架与管理模式。小学部执行校长丁凡睿介绍,小学部招生规模为18班,可容纳师生约1000人,今年共招收3个班。“我们借力育秀小学的示范引领,积极参与育秀小学重大项目培训,建立名师结对制,为每位教师配备1名育秀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每学期开展2次师徒共研课,助力教师快速成长。”
此外,位于起步区的济南先行实验中学是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鹊华校区;市中区经华小学作为经五教育集团成员校,自诞生之初便站在高起点上;天桥区京师实验中学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资源,与京师实验小学共同打造天桥教育新高地。在优质师资和名校辐射带动下,新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除了硬件和师资,各类新建学校在办学特色上也是各显神通,努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有的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开设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的学校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将书法、国画、戏曲等纳入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养分;还有的学校在艺术、体育等方面发力,成立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育公平关乎千家万户。新学期,37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投入使用,是济南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这座城市对教育事业重视的有力见证。它们的出现,缓解了“上学难”“上好学难”的民生之困,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了济南教育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济南的教育事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追逐梦想。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