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春秋假有何深意?带娃模式如何破?浙江探索教育新实践
央视新闻  6小时前

春秋假是中小学在春季和秋季增设的短假期,目的是调节学生学习节奏,增加亲子互动。今年秋季学期,各地学校纷纷开始试行中小学“秋假”。早在2004年,浙江杭州就已经开始试点中小学春秋假,多年来,春秋假制度也经历了假期时长、实施范围等多方面的调整。

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探索教育新实践

首先,在时间上,春秋假最初设置为一周左右,后经调研和征求意见,2011年起开始缩减为3天左右,并且一般结合“五一”和“十一”假期安排。

在范围上,实施的区域从最初的上城、拱墅、西湖等主城区,逐步扩展至10个区。今年秋季学期,桐庐、建德、淳安也开始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

如今,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该制度的省份。那么,有了寒暑假,为何还要春秋假?

相关负责人表示,春秋季气候宜人,实施春秋假不仅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休息调整,更多是希望孩子们走出课堂,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春秋假期间家长带娃出门可以避开旅游高峰,亲子陪伴的质量有所“升级”。

学生家长 李吉婷:这种分散的假期比较好,刚好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错峰旅行的机会。

今年9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都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为服务消费“添活力”。专家学者认为,春秋假是让中小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行方式,具有特殊意义。

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教系副主任 张宗倩:第一个是假期补充意义,丰富的劳动体验,适合的时间是在秋天。还有一种意义,我们社会的其他力量也可以参与进去,作为志愿的方式,去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

孩子放假家长上班

带娃难题如何破

趁着假期出去走走看看固然是好事,但也有的家庭,面临学生放假、家长不放假的尴尬。那么,春秋假该如何“放”到心坎上,成为学生有收获的成长期呢?

秋假期间,浙江杭州市部分城区结合实际,以学校划片组团或通过少年宫,对有需求的家庭开展托管服务。

杭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 总督学 孔永国:有的区是每所中小学都有托管,有的区是集中在几个点,也有的把青少年活动中心更多地利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托管,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浙江衢州,今年当地中小学秋假时间是11月19日到23日,包括周末总共5天。衢州市不少社区提前行动,升级“秋假托管”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秋假期间“带娃难”的后顾之忧。

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昌苑社区党委书记 董琳琳:保留接送、看护小孩子的基础上,我们也为小孩子打造一些有兴趣、有意义的小课堂,来丰富他们的秋假,让家长能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托管服务可以成为破解“看护焦虑”的关键,而解决家长休假与学生放假的“时间差”,才是让春秋假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

今年10月,浙江平湖市一家公司就推出了一项福利,将企业的旅游假调整到中小学秋假期间,让职工和子女一起错峰出游。

某公司工会主席 黄杰:学生放秋假,家长不放假,秋假放得也没有什么意义。秋假的消息一出,经过民主讨论和共同决策,我们专门调整出两队11月12日出发的队伍,与秋假完全同步,实现了带娃出行不请假,全家放松又团圆的一个愿望。

职工 戈霞:公司的假期与秋假放在一起,孩子不用一个人在家,终于可以错峰行了。

秋假推行

为旅游市场添活力

随着秋假临近,不少旅行社也借机推出了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新气象。

在浙江丽水的一家旅行社,高女士正在咨询旅游的相关事宜,为即将放秋假的女儿做出游计划。

丽水市民 高秀丽:因为孩子现在上一年级,正好学到课本里的北京,想让她出去见见心目中的北京、实际的北京是怎样的。

围绕秋假,多家旅行社推出了个性化的“秋游”产品,涵盖亲子、研学、文化体验等,其中研学类线路尤为火爆。

台州某旅行社总经理 梁瑞一:我们特别推出了行走的课堂、跟着课本去旅行系列线路,让学生能在旅行中验证知识,在旅行中收获成长。

在绍兴,还出现了不少以班级为单位的游学旅行团。

中国国旅(绍兴)国际旅行社负责人 陈林涛:今年我们碰到了一些以家委会牵头、整个班级参加,有一些家长能够一起出去的团队。

往年11月是传统旅游淡季,与暑假相比,旅行社推出的同类型秋假线路价格普遍下降10%到20%,价格优势明显。随着秋假时间的确定,浙江多地机票预订量也大幅上涨,旅游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气象。

编辑:杨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