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彤彤”突发疾病死亡,原来,这种病是大熊猫的“致命杀手”
新黄河综合  2024年08月13日

8月13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布消息,大熊猫“彤彤”,雄性,2004年8月30日出生于熊猫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2024年6月12日早上突发疾病死亡。

一直以来,“彤彤”健康状况良好。特别是近期采食、活动一直很好,体重正常,被毛光亮。6月11日夜间,饲养员观察其精神、食欲、活动,均是正常。6月12日下午,熊猫中心兽医专家联合川大医学院解剖学、病理学专家对“彤彤”遗体进行了剖检和采样检测,根据病理学、疫源疫病、毒物检测结果,结合解剖情况,大熊猫“彤彤”因胃幽门部梗阻且胃内容物填塞显著增大,同时胰腺、胃、十二指肠、脑、肺、肾等多器官出血和急性炎症改变、多系统功能严重紊乱,最终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肠梗阻是大熊猫的“致命杀手”

肠道疾病是大熊猫的常见病,东北林业大学、成都动物园、福州熊猫研究中心曾共同做过一项研究,分析因病死亡的大熊猫,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不健全的亚成体死亡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4%以上。

2024年3月23日,大熊猫“青糍”因患罕见肠梗阻并发肠套叠,抢救无效离世,年仅2岁。

2022年3月4日,大熊猫“雅奥”因肠梗阻医治无效去世,享年18岁。

2016年以来,仅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就至少有4例大熊猫的死与肠道疾病有关。2023年3月,该园的大熊猫“七七”也被确诊为肠梗阻,专家组经过近两小时的手术,顺利将“七七”的梗阻竹节移除。

为何大熊猫容易患上肠道疾病?通俗来说就是“吃得太多了”。大熊猫的消化器官和消化酶至今仍保留着肉食性动物的特点,比如消化道短、无盲肠、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间短,且消化纤维素的酶和微生物少等,导致它们对于植物性食物的营养吸收率比较低。因此,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才能保证大熊猫吸收足够的营养,却因此苦了肠胃。

竹子中大量的粗纤维素难以消化,它们和部分大熊猫狼吞虎咽时吃下的竹节一起,对肠道造成损害,导致胃肠炎、胃肠出血、肠扭转、肠套叠等疾病。

对于大熊猫而言,进行手术是一项高风险治疗措施,因为肠梗阻好治,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难以预料。

综合北京青年报、九派新闻、澎湃新闻

综合编辑:郑楚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