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
离别的行囊里
除了学位证书和同窗情谊
还能装下什么?
对清华大学
2025届本科毕业生毛斯慧来说
她最想带走的
是食堂桃李园二楼
那口“惊为天人”的烧茄子
清华传统烧茄子
“味道特别神奇”
“口感顺滑、入口即化”
“吃完真的会想念!”
带着这份舌尖上的不舍
离校前夕
小毛同学在清华后勤服务平台上留言:
“求烧茄子做法!”
“想带走‘家’的味道!”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本以为石沉大海
没想到,惊喜来得太快!
当晚,她就收到回复
第二天
食堂值班经理罗长海
更是直接给她打来电话 怕说不清
罗经理当晚又加了她的微信
发来一份“重量级”文件——
食堂大师傅杨守平
亲笔手写的烧茄子菜谱“秘笈”!
“同学,不清楚随时联系!”
附言简单
却暖到心坎里
这份“秘笈”有多细致?
主料、配料、调料、制法
密密麻麻
写满整张纸!
杨守平师傅的手写菜谱
杨师傅说
听到同学爱吃
“心里特别高兴”
“学校就是第二个家
毕业了,家的味道还在!”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公众号
小毛同学如获至宝
对照“秘笈”潜心复刻
当那熟悉的“枣红色”茄子
和“咸甜微甜”的香气
在自家厨房升腾时
眼前的何止是锅气?
更是四年的晨昏光影
食堂喧闹、青春点滴
当朋友们把烧茄子一扫而光
接着各种花式赞美厨艺
小毛感到“心头一热”
她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后勤人员
罗经理的回复质朴依旧:
“做得真棒!
常回来看看”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公众号
手写“秘笈”的杨守平师傅
已经在清华饮食中心工作了42年
入行多年
他一直保持着手写菜谱的习惯
厚厚一沓都是对味道的坚守
罗长海经理
总是带着招牌笑容
准时出现在桃李园值班经理岗位上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同学们的意见不分大小!
无论如何,都得服务好!”
他们默默守护着
师生的一日三餐
也守护“清华味道”的共同记忆
杨守平(左)、罗长海(右)在桃李园门口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 图源:清华大学公众号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一次
关于清华美食的暖心记忆
往年学子纷纷留言点赞
这些“干饭人”的日常碎碎念
拼成了清华园
最鲜活的烟火图景
“七年了
还是想念紫荆园四层的米线”
“毕业几十年返校
烧茄子永远是票选第一”
“实习回来第一顿必是清芬园!”
“考完试?
走!桃李园犒劳自己!”
网友纷纷点赞
“认真做饭,认真生活的精神
会像盐一样
化进未来每一个需要用心去过的日子里”
“清华传统烧茄子”
其实已被清华后勤标准化
并收录进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美食校志”
《水木食集—
清华大学食堂基本伙标准化食谱》
书中不止有烧茄子!
666道清华食堂经典味道
被一一记录
图文并茂
堪称清华食堂的“味觉档案馆”
清华的烟火气
就藏在这一粥一饭
有求必应的温度里
一道普通的烧茄子
为何如此动人?
技艺之外
是把学子放在心上的用心
关于食堂
您有哪些暖心暖胃回忆
评论区一起聊聊~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