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抖音博主发布了一段自家宠物狗“津津有味”咀嚼槟榔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引发热议。视频中,狗狗熟练地接过主人递来的槟榔咀嚼,评论区有网友直呼“神奇”,也有大量养宠人士留言表达担忧:“这真的不会毒害狗狗吗?”
在引发争议的视频中,一只白色拉布拉多犬端坐镜头前,当主人拿出槟榔时,它主动凑近嗅闻,随后用牙齿接过槟榔咀嚼起来。视频配文写着:“我家宝贝的最爱,一天不吃就闹腾。”该视频获得近5万点赞,但同时也涌入数千条质疑评论。
“因为槟榔成分包括槟榔碱、鞣质、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成分对犬类机体产生多重毒害,有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四川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院长沈留红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目前没有明确的兽医临床指标去判断,犬食用槟榔一段时间后是否上瘾。“如有误食,应寻求专业兽医救助,并清楚告知医生狗狗吃了槟榔,吃了多少,什么时间吃的,以及服用槟榔后出现的任何症状。”
“吃槟榔”成萌宠日常的流量密码?
博主“长长的棒儿(退役榔狗)”的账号,早期内容本是普通的萌宠记录。从第一条视频开始,13条作品均聚焦棒儿的成长日常,直到2024年6月26日,第一条狗吃槟榔的视频发布后,点赞量首次突破500,远超此前的日常内容。此后,该账号的127条作品彻底与槟榔绑定,其中最高赞视频收获11.8万点赞,流量涨幅堪称惊人。
这种“猎奇式引流”并非个例。早在2023年11月,名为“多多”的拉布拉多就因类似内容走红,其博主“奶茶哥”发布视频《兄弟们 没有榔子开胃 再好的伙食多多看都不看一眼》获赞23.2万。而2025年6月才起步的抖音博主“雷叔爱养狗”,仅靠同类内容已积累2.7万粉丝和11.3万点赞。
“槟榔对狗是有毒的,最好不要让狗吃槟榔。”兽医专家针对此类行为发出明确警告。科学分析表明,槟榔中含有槟榔碱、鞣质、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成分对犬类机体产生多重毒害。
在消化系统中,槟榔成分会引发剧烈反应。狗狗误食后常出现腹痛、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鞣质等物质直接刺激并损伤消化道黏膜。
更危险的是槟榔碱对神经系统的攻击。作为一种强效神经刺激剂,它可导致狗狗出现神经紊乱、异常兴奋、肌肉抽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陷入昏迷。同时,心血管系统也会遭受冲击,表现为心跳加速、心律失常等危急状况。
槟榔核引发的物理伤害同样致命。2020年一起典型案例中,一只流浪贵宾犬被救助后持续拒食,手术探查震惊所有人——它的肠道里塞满了未消化的槟榔渣、烂布和塑料。尽管紧急手术,这只饱受折磨的狗狗仍不幸死亡。“观察便便能否排出槟榔核远远不够,”兽医强调,“小型犬尤其危险,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必须立即送医。”
如果宠物误食槟榔该怎么办?
沈留红指出中毒会出现五大明显症状:持续性呕吐、水样或带血腹泻、完全拒食、精神萎靡及呼吸困难。出现任一表现都需立即送医。
送医前可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避免喂食加重肠胃负担,保留呕吐物或粪便样本供检测。需特别注意,家庭催吐操作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盲目催吐可能加重食道损伤。
现实生活中,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但宠物健康专家早已发出警告。博主“宠医老吴”明确指出:“猫狗相对于人更容易得肿瘤方面的疾病,尽量不要让宠物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建议养宠家庭将槟榔存放在宠物无法触及的密闭容器中,丢弃槟榔渣时确保密封处理。
外出散步时更需警惕,特别是槟榔消费普遍的地区,路边槟榔残渣往往被宠物犬误食。
法律空白下 如何守护爱犬健康?
今年5月,台中市一名林姓男子为博眼球,拍摄狗狗叼烟、接槟榔的视频上传网络。画面中,狗狗被迫配合完成一系列动作,引发网友集体声讨。面对市议员江和树的登门质询,饲主轻描淡写地辩解:“只是一时玩心作祟。”
该事件迅速进入法律程序。台中市动保处认定,该行为已违反《动物保护法》中“不得使动物遭受虐待或骚扰”的规定。依据法律,此类行为最重可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并处3万元以下罚金。相关部门同时启动评估,考虑对该犬只实施保护性安置。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宠物反虐待法》,对这类强迫宠物接触有害物质的行为缺乏明确法律约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也曾表示,我国法律对动物实行分级分类保护,现有法律体系对动物保护偏向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对伤害保护范围之外的其他动物,法律的约束功能相对较弱。
但在不少国家,类似行为已被明令禁止。例如,英国《动物福利法案》规定,他人无合法权限或合理理由,向动物施用有毒或有害药物或物质,或导致动物服用此类药物或物质,而本条所称有毒或有害药品或物质,包括根据给药或服用的数量或方式,具有有毒或有害药品或物质效果的药品或物质;德国《动物保护法》要求养主必须保证饲养的宠物在心理上不应当受到外来的扭曲和伤害。
截至发稿,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某电商平台上“宠物槟榔”等关联词已被屏蔽,但个别视频博主仍以“揭秘狗狗特殊癖好”为名传播类似内容,部分平台对“宠物吃槟榔”相关视频未进行限制,要根治这场流量狂欢,仍需法律完善、平台监管与公众意识的共同进步。
编辑:杨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