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发生天然气爆炸一个月后:被烧伤母女治疗费已花70多万元,母亲未脱离生命危险
九派新闻  昨天 20:48

天然气爆炸事故后一个月整,马女士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其体表烧伤面积达88%,“现病情危重,抢救治疗中”,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中写道。

爆炸发生于7月5日晚10点半左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花园小区内,马女士一家租赁的房屋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当时在家的母女被烧伤。

马女士伤势尤为严重,至今未度过危险期。诊断证明显示,其女儿小吴的体表烧伤面积为20%-29%,烧伤部位分散于足部、下肢、上肢与面部,“后继需手术修复创面”。

此前,涉事小区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单位告诉媒体,已接到爆炸事件的通知,但爆炸原因尚未明确,“目前由市里接管,最终以专家组调查结果为准。”

燃气专家、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曾介绍,要防范燃气爆炸引发的伤亡事故,需加强对燃气管网管控,例如定期人工巡检,在重要节点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控。同时,提高用户端的本质安全水平,比如使用灶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不锈钢波纹软管,推动自闭阀的应用等。

21754386139_.pic_hd

被烧伤的母亲马女士。图/受访者社交账号@南通小海花园管道天然气事件家属

当事人家属:母亲进重症监护室已经一个月

8月5日,马女士的儿子吴先生告诉九派新闻,其姐姐在江苏如皋(ɡāo)市一所学校当教师,暑期放假回到南通市的家。事故发生时只有姐姐和妈妈在家,因此他不清楚当时的情况。

据媒体此前报道,现场画面显示,涉事房屋的落地窗、灶台、房门均被炸毁,小区地面散布着碎玻璃,以及一台被炸变形的空调外机。

吴先生称,事发后,其姐姐和妈妈被送往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治疗,姐姐的伤势有所好转,目前在普通病房,后期需做康复训练。但妈妈被推进重症监护室近一个月,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情况不乐观,各项指标都不正常,现在是机器保命。”他回忆医生的说法称。

微信图片_20250805170943

马女士的诊断证明书。图/受访者提供

吴先生表示,两位家人住院后,治疗费用已支出70多万元,均为自费。“妈妈不做手术的日子,每天花费一万多元,每周一次的手术,花费十几万元”,他预计加上后续医疗费用,要累计上百万元。

其介绍,当前家里其他成员都在医院照顾病人,工作停滞,家中无收入来源。为筹得医疗费用,不得不向他人借钱、抵押房子、贷款、发起众筹。此外,事发后,他一家人还收到街道慈善会帮助的4万元。

吴先生发起的水滴筹链接显示,截至发稿,已筹到25万余元,距离筹款目标50万元还有一半的距离。

爆炸发生后,吴先生曾在派出所、居委会人员的陪同下,短暂回家拿过衣服,“现在门窗应该被政府封起来了”。他表示,这段时间,家里人“白天在医院,晚上住亲戚家”。

专家:加强对燃气管网管控,同时用户树立自查自检的安全意识

事发过去整一个月,爆炸原因与责任认定成为当事人家属与公众关注的焦点。

吴先生一家租赁房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单位,为南通大众燃气有限公司。此前,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已接到小海花园天然气爆炸事件的通知,但爆炸原因尚未明确,“目前由市里接管,最终以专家组调查结果为准。”其称,公司负责的天然气管道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户都有具体的安全检查计划。

对此,吴先生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其父亲称,今年天然气公司还未进行上门安全检查。至于去年有无,吴先生不太清楚。

另一值得关注的疑点是,他称,发生爆炸的家中,厨房的窗户无法打开,平日只能透光。“窗户是封死的,不可开窗的那种。”其在评论区回复网友疑惑道。

“关于事故的处理,已有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在调查中。”作为家属的吴先生称,一个月过去,还未收到事故认定书。

天然气作为燃气灶台的燃料,其搭配的炉具,是家家户户常用的烹饪设备。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

燃气专家、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早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称,燃气爆炸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发生泄漏,无论是液化气还是天然气,二是有聚集的空间并达到爆炸的极限浓度,三是点火源。

其指出,要防范燃气爆炸引发的伤亡事故,需加强对燃气管网管控,例如定期人工巡检。同时从用户端来看,在购买燃气用具时,有意识购买正规用具并按要求定期更换。

“用户要树立自查自检的安全意识,主动更换金属包覆软管,安装燃气自闭阀等安全产品。通过了解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当出现轻微泄漏或初期泄漏时,用户能够及时处置,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马长城表示。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天然气使用安全常识》,使用天然气灶或热水器完毕,应注意关好开关,做到人走火灭,同时将表前阀门关闭,确保安全。注意经常检查连接灶具的软管,有无松动、脱落、龟裂变质,软管老化应及时更换。使用燃气具时,注意厨房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编辑:杨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