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们听从指挥及时转移了”
回想起几天前发生的那场山体滑坡
村民张光富仍心有余悸
7月24日6时许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
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
约500万立方米的土石轰然垮塌
而在此前两天
有人从1厘米的裂缝中预判了风险
8月1日晚间,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初级中学内灯火通明。因避让山体滑坡而提前转移的大石镇红洞桥村数十名村民被临时安置于此。
“幸好我们听从指挥及时转移了。”回想起几天前发生的那场山体滑坡,村民张光富仍心有余悸。受强降雨影响,7月24日6时许,红洞桥村第11社、第12社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由于预警及时,当地迅速组织群众转移,使56户117人成功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大石镇位于叙永县东北部。7月19日晚,叙永县迎来一轮强降雨。地灾防治人员迅速开展隐患排查。7月22日清晨,大雨渐停,红洞桥村第12社社长杨胜录拿着卷尺在社内开展巡查。“主要查看树木、电线杆是否倾斜变形,地面是否有裂缝。”9时许,杨胜录在白云寺附近、村民杨光银的空置房屋前,发现水泥硬化的晒坝被一条约1厘米宽的裂缝贯穿,晒坝两侧土壤中也出现了向外延伸的裂痕。
“当时判断这里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杨胜录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村干部汇报,并组织村民扩大巡查范围。当日中午,他们在第11社也发现了地面开裂的情况。
接到报告后,村干部立即上报大石镇政府。镇政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经核查,该区域存在山体滑坡前兆特征。通过综合应用边坡雷达等智能化监测设备及泸州市地灾防治三维实景系统,结合历史地灾数据和地质环境条件等多元信息进行综合研判,技术人员科学划定滑坡区域及其影响范围,为应急转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当日下午,大石镇紧急转移并安置受直接威胁的6户13人。
“我们运用培训中学到的‘贴片法’,在裂缝上贴纸片。后来发现,这些纸片都被撕裂了。”杨胜录回忆。
7月23日,裂缝变形范围进一步扩大,附近稻田、墙基、公路相继出现大面积下错和开裂现象。大石镇应急指挥部随即扩大转移范围至45户95人,杨胜录及其老伴也在其中。
7月24日2时49分,山体传来一阵轰隆异响。大石镇应急指挥部判断白云寺及周边可能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再次扩大转移范围至56户117人。
3时许,影响区范围内的居民全部完成转移。
当日6时许,大规模山体滑坡发生。约500万立方米的土石轰然垮塌。
滑坡发生后,杨胜录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图像看到了自家房屋状况:两层砖房已完全倒塌,附近路面断裂严重,田地里的庄稼被掩埋、冲毁。
据初步统计,此次红洞桥村山体滑坡共造成11处房屋倒塌、23处房屋不同程度受损,耕地损毁约564亩,10余亩鱼塘开裂,区域内约3公里道路被阻断,直接经济损失约2255万元。目前,滑坡体已趋于稳定,专业技术人员正利用边坡雷达等设备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
编辑:陈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