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5月15日晚,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09988.HK)公布其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财报显示,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超预期增长,核心电商业务客户管理收入(CMR)表现稳健。但整体营收增速略逊于市场期待,特别是被寄予厚望的云智能集团,18%的营收增长虽表现不俗,却未能充分满足部分投资者对AI驱动下更高增长的预期。叠加其他业务板块表现分化,导致阿里巴巴美股和港股市场股价在财报发布后遭遇重挫,分别大幅下跌约8%和5%。
业绩核心:利润有惊喜,营收与增长预期面临挑战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当季实现收入236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略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379.14亿元。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季度净利润为298.47亿元,同比增长22%,超越市场预估,这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优化上的努力。
从全年业绩看,阿里巴巴2025财年总收入达到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581.22亿元,较上一财年基本持平。
尽管利润端有亮点,但资本市场对增长的“质”与未来潜力更为敏感,股价的剧烈波动直接呈现了投资者对阿里当前业绩构成及未来增长引擎的复杂情绪和审慎态度。
云业务:增长强劲但未“惊艳”,AI贡献尚待市场充分认可
作为阿里巴巴“AI驱动”战略的核心承载者,云智能集团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至301.27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管理层在电话会中强调AI需求强劲,云业务营收未来仍处“上升通道”,并透露阿里云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尽管18%的同比增速已属不易,且高于此前数个季度,但部分市场分析及投资者此前抱有更高期待,预期可能指向20%甚至更高的增长。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指出,市场对阿里云业务增长的过高预期是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该行认为阿里云的增长逻辑依然稳固。
同时,有分析认为,阿里云在营收增速未达极致的同时,本季调整后EBITA利润率(8%)环比有所下滑,低于部分乐观预期。
AI被视为阿里未来的核心增长引擎,但其从投入到产出,特别是对整体财务报表的显著贡献,市场仍在密切观察其节奏和规模。本季度因云基建投入增加导致自由现金流有所下降,而云业务利润率也成为衡量AI战略成效的关键指标。市场观点认为,虽然AI相关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在整体云业务中的占比以及对利润的实质性拉动作用尚需进一步显现。
电商与其他业务:淘天CMR稳健,菜鸟集团营收下滑
淘天集团作为阿里巴巴营收基石,本季度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2%,达到710.77亿元,表现优于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有效的商业化举措和客户管理服务收入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固基本盘的努力。
阿里正积极布局即时零售赛道,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置于淘宝首页一级入口。管理层表示,即时零售是高频用户场景,对提升淘宝用户活跃度和规模有益,尽管短期内加大投入可能对淘天集团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有助于用户黏性和市场份额。这一战略性投入的成效与盈利平衡点,成为投资者观察的又一焦点。
其他业务方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2%,表现持续强劲。相比之下,菜鸟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2%至215.73亿元,主要因部分国内物流服务整合至电商业务。这一调整虽旨在提升整体协同效率,但短期内对菜鸟的独立财务表现造成了压力,也超出了一些投资者的预期。
尽管阿里利润表现尚可,并持续通过大额回购和派息回报股东,但在整体营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此前股价的反弹已部分消化了积极预期,本期财报未能提供足够强大的新催化剂以支撑更高估值。部分投资者分析,与腾讯等其他科技巨头近期超预期的业绩相比,阿里的整体表现未能令市场感到满意。
此外,阿里持续剥离高鑫零售和银泰等非核心资产以聚焦核心业务。财报显示,剔除这两者后,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这一战略调整的长期效果,以及即时零售等新业务能否有效弥补增长缺口并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是投资者未来持续评估的关键。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