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饮品货架上,可谓“电”量十足。记者走访发现,在济南多家大型商超、新零售以及连锁便利店里,各个品牌的电解质饮料取代传统运动饮料被摆放在饮品货架的主要位置,且几乎占据货架的“半壁江山”。
据Foodaily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2-2025年国内推出的电解质产品多达59款,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电解质水市场规模将达180亿元。不难发现,电解质水已不再是小众赛道,曾经的货架配角,凭什么成为如今的饮品新贵?
从“解渴”到“科学补水”
“以前运动完,随便喝点矿泉水或者运动饮料就对付过去了。”健身爱好者赵鑫分享了他的认知转变,“后来系统学习运动营养知识才知道,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随汗液流失的钠、钾、镁等离子,才能真正有效恢复水盐平衡,缓解运动后的疲惫感。在健身搭子的推荐下开始接触电解质水。”赵鑫的经历代表了一大批新兴消费者的转变。
传统认知中,电解质水是马拉松运动员、高强度健身者的专属补给。然而,如今其触角已悄然延伸至生活的各处,实现了从专业运动饮品到全民日常饮品的转变,尤其是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电解质水因其特殊功能性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避暑神器”。
据Flywheel飞未发布的《2024年饮料新品趋势报告》显示,45%的消费者比去年购买了更多具有“健康”功效的产品;具备健康属性的饮料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6%。
电解质水部分品牌的销售数据也在印证这一趋势:2024年,元气森林旗下外星人电解质水销售额突破23亿元,同比增长152%,登顶运动饮料品类;东鹏饮料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旗下“补水啦”品牌实现营收14.95亿元,同比增长280.37%;统一2024年财报显示,旗下“海之言”电解质饮料以28%的增速,成为企业饮料业务的第三增长引擎……
产品同质化竞争显现
“添加芦荟汁和维生素B6的旺旺荟动电解质饮料”、“刺梨柠檬、海盐荔枝双口味的王老吉闪充电解质水”、老牌植物奶品牌“银鹭”推出1L装的电解质饮料“多补水”……随着电解质水市场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入电解质水赛道。
走进任何一家商超或便利店,电解质水专区往往陈列着数个不同品牌的产品,包装设计趋同,多为透明瓶体+清爽色块;口味集中在青柠、西柚、荔枝等几个方向;成分上,也大多是添加钠、钾、镁等常见电解质和维生素B族;主流价格带集中在5-8元/瓶,同质化竞争日益严峻。记者还发现,价格战在电解质水市场初现端倪。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品牌采取降价促销策略,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买一送一、第二件半价、跌破2.5元/瓶的低价。
此外,目前国内针对“电解质饮料”并无统一、强制的国家标准。其主要依据的是《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标准(非强制)或《GB/T 10789-2015 饮料通则》。现行标准仅要求运动饮料的钠含量范围为5-120mg/100ml,钾含量为5-25mg/100ml,对钙、镁等其他电解质则无硬性规定。这导致市场上产品的电解质含量差异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品牌如何突出重围,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记忆点,则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