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冉
为拿到更多业绩,获取更高的承销份额排名,在“内卷”严重背景下,债券承销商们宁愿赔本赚吆喝,承销费“白菜价”“地板价”仍屡见不鲜。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近日发布公告称,针对广发银行2025-2026年度二级资本债券项目中主承销商报价异常问题,决定对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兴业银行、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等6家机构启动自律调查。
广发银行发布的中选结果显示,上述6家机构提报的承销服务费分别报价为700元、1050元、700元、4998元、3.5万元及2.1万元,其中,银河证券和兴业银行的中标费率仅为亿分之二,“甚至不够一张奔赴广州投标的机票费用”,引发金融圈热议。
平均每家承销机构服务费仅报价1万元,监管部门启动自律调查
虽然近年来债券市场中承销机构“低价包销”“返费”等现象较为突出,但低至三位数的承销服务费再度刷新了业界认知。
根据广发银行6月16日发布的采购公告,该行拟通过采购选定最高不超过6家中选供应商,为其提供2025-2026年二级资本债券承销服务。该行7月10日公示的中标结果显示,上述6家机构以合计63448元的承销服务费中标。
其中,中国银河证券和兴业银行报价仅700元,广发证券报价1050元,国泰海通证券报价4998元,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别为3.5万元和2.1万元。如果将总承销服务费折算至每家机构,平均每家机构的服务费仅1万元左右,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计算下来,银河证券和兴业银行中标费率低至0.000002%,仅为亿分之二,即使是中标价最高的中信建投中标费率也仅百万分之一。需要指出的是,上述350亿元的发行量需6家机构分摊,若报价最低的银河证券、兴业银行发行时承销份额为50亿元,那最终实际收费或只有100元左右。在监管反复强调合规经营、严禁不正当竞争的背景下,这样不计成本的低价招标显得尤为“刺眼”。
面对异常低价承销费产生的巨大争议,交易商协会日前宣布对6家主承销商启动自律调查。文中提到:“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若相关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违反自律规则的情况,将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自律处理。”7月17日,新黄河记者登录广发银行供应商服务平台,上述中标结果公示文件已不见踪影。
事实上,这并非广发银行首次因债券承销服务费引发争议。2022年,该行公示了260亿元金融债的6家中选主承销商,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现国泰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中选的6家承销商报出的服务费率在0.000046%至0.0002%之间,以该费率计算,这些主承销商可获得的服务费用在1.196万元至2.6万元之间,因报价过低而受到市场质疑。
企业预警通显示,广发银行存续债券196只(包括同业存单),存量规模5425.22亿元。今年以来,广发银行尚未发行过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融资主要以期限一年内的同业存单为主,滚续融资需求较大。
债券承销内卷竞争惨烈,中小券商为业绩排名“赔本赚吆喝”
债券承销为何频现“地板价”?实际上,这与承销机构借此获取承销业绩及承销份额排名有密切关系。
债券承销机构在规模导向的驱动下,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价换取业务量。有业内人士近日发文表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承销费之所以低,是因为这类银行债券通常属于优质资产。“主承销商愿意在发行环节大量低价包销债券,除抢占市场份额外,还因债券发行人往往也是其业务客户,由低价包销导致的损失,可以通过其他业务补偿回来,其本质是承销商以短期利益损失换取长期客户绑定的策略。”这也导致高技术含量、高价值的承销工作异化为获取市场份额的通道业务。
此外,相关机构在组织债券承销机构排名时,主要围绕“总承销金额”和“债券承销数量”两大指标计算,券商排名越靠前,在参与招标时就越容易被选中,但也同时形成了“规模-排名-更多规模”的恶性循环。在目前银行债券承销排名情况中,前六名分别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合计占市场份额的比例高达53.7%。这意味着,其他中小券商只有拼命“内卷”报低价才有可能在竞争惨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近年来,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总存量已超188万亿元,成为各类机构业务布局的关键领域之一。尤其是不少机构业务结构较为单一,债券承销就成了其必争的“现金流业务”。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即便面临微利甚至亏本的情况,机构仍选择参与竞争,进一步加剧了低价竞争的态势。
业界担心的是,当前承销费低价内卷如果得不到遏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承销费如果下降得过快,甚至不能覆盖业务成本,承销前的尽职调查就很难做细,一旦债券违约事件发生,对市场的影响都很大。”有专家表示,长期的低价竞争会走向恶性竞争,反映出的是市场有效选择机制的失灵,将造成承销机构看门人职责的通道化,劣币驱逐良币,埋下债券市场风险隐患,进而伤及行业自身。
为规范市场,6月16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承销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市场成员近期反映的低价承销费、低价包销、拼盘投资、利益输送等问题作出回应。《通知》中特别强调,承销机构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率报价参与债券项目竞标。
金融专家认为,要打破债券承销低价困局,需要监管、发行方等多方协同,“对症下药”。当市场竞争的焦点从“谁报价更低”转向“谁创造更多价值”时,金融中介才能真正跳出费率“围城”,重建以质量与合规为核心的竞争格局,让债券承销服务回归本源,从源头上推动债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