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财险“零监事会”模式落地,苏超曝光度能补上合规短板吗?|大鱼财经
新黄河  3天前 18:37

新黄河记者:刘瑾阳  

近日,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根据《公司章程》,公司不再设监事会和监事,免去9名监事的职务。这意味着,这家注册资本60亿元、保费规模跻身全国前二十的地方国资险企,正式成为“零监事会”的保险公司。

“瘦身”能否真正提升效率?此外,今年二季度公司多次因违规被罚,未来是否将加码合规投入,同样备受市场关注。

撤销监事会,公司治理结构变革​

在紫金财险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公司宣布撤销监事会。报告显示,根据《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不再设监事会和监事,原有的9名监事集体被免职。

这一变化与行业趋势紧密相关。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公司治理监管规定与公司法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中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公司法和监管制度规定的监事会职权,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多家头部保险公司纷纷行动,今年,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均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紫金财险的这一决策,也是顺应行业潮流的表现。

从积极方面来看,取消监事会对公司有着诸多好处。不仅可以节省监事人员薪酬支出,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减少了监督制衡层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决策与运营效率。而且,监督职能集中至董事会,使得责任更加明确。然而,这一模式并非毫无弊端。管理层级的减少,也带来了新的核心挑战和潜在风险,对董事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旦董事会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稳健运营。​

在董事会层面,紫金财险在二季度也完成了第四届董事会换届选举。9名董事连选连任,6名新任董事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核准任职资格后履职。待拟任董事资格核准完成后,公司将共有董事15名,其中独立董事5名,职工代表董事1名。

在9名董事基本情况介绍中,除董事长陈加明以及内部新晋董事何啸外,其余董事背景呈现多元化,包括股东方、相关专业机构院校,包括江苏国信、云南合和、紫金投资集团等股东方,以及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南京审计大学等。此次换届,陈浩杰、毕凤林、夏朝辉、张夏芸和方先明等5人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其中多人来自紫金财险的股东方。

违规现象频发,凭借“苏超”积累声誉风险资本

尽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进行了积极调整,但紫金财险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多次出现违规情况。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阳监管分局发布的罚单显示,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中心支公司存在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包括编制虚假资料套取费用、未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等问题。运城中心支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罚款16.5万元。时任运城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李鹏是该项违规行为直接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处罚款1.5万元。

此外,洛阳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阳监管分局合并罚款93万元;时任洛阳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谢武东对上述违规行为承担直接管理责任,被给予警告、合并处罚款22万元。

报告期内多次的违规现象反映出公司在内部管理与合规经营方面存在漏洞。合规经营是保险公司稳健发展的基石,违规行为不仅会导致公司面临经济上的损失,如支付罚款等,更会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二季度紫金财险作为火爆出圈的“苏超”官方供应商,在官方线上独家保险供应商席位露出,自带话题流量,品牌获得巨大曝光,大幅提升了品牌的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公司主动借势宣传,以“苏超”官方供应商身份送门票福利,提升新媒体粉丝活跃度和会员黏性。主动式的一系列品牌宣传动作,在报告期内积累了一定的声誉风险资本。

二季度净利润大幅提升,综合成本率逼近100%

近年来,公司持续保持承保盈利状态,净利润持续正增长。今年一季度净利润8212.5万元,二季度大幅提升至2.18亿元,今年上半年盈利超3亿元。

截至6月末,紫金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31.34%,比上季度上升2.84个百分点,涨幅0.8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2.62%,比上季度上升3.92个百分点,涨幅1.51%,其中本季度末实际资本较上季末增加3.07亿元,最低资本较上季末上升0.60亿元。

实际资本方面,2025年二季度末的认可资产总额为255.01亿元,较上季度上升0.35%,认可负债总额为126.75亿元,较上季度下降1.68%。实际资本总额128.26亿元,较上季度上升2.45%,其中核心一级资本101.66亿元,附属一级资本为26.60亿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二季度当季度公司盈利2.18亿元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增加0.64亿元使得净资产增加2.89亿元。

不过,紫金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一直比较高,今年上半年累计成本率达到99.27%,接近100%。在整体运营表现中,综合成本率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指标,其数值变化直观反映了公司在承保业务上的效益情况。综合成本率是保险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成本占保费收入的比例,该数值越低,意味着公司在承保端的盈利能力越强。而一旦综合成本率超过100%,则表明保费收入已无法覆盖赔付和费用等支出,承保端陷入亏损状态。

回顾紫金财险近年来的综合成本率数据,情况不容乐观。过去三年,公司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0.18%、104.19%、100.7%。步入2025年,首季度的综合成本率数据进一步攀升至100.64%。截至二季度末,综合成本率降至98.54%,今年上半年综合成本率为99.57%。尽管与2024年全年数据相比有所下降,但连续处于高位的态势,显示出承保业务面临的挑战。

从险种情况来看,截至二季度末,车险保费达成31.14亿,占比39.14%,非车险占比60.86%。

二季度,紫金财险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积极变革,但同时也面临着违规现象频发、承保与投资风险并存等诸多问题。未来,公司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突围发展,市场仍在持续关注。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