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家LV巧克力店本周日关闭,开业时销售火爆,预约也抢不到
新闻晨报  11小时前

近日,有消息称位于上海前滩太古里的中国唯一一家LV巧克力店要关门了。新闻晨报记者8日从店方确认,该店将于10日正式关闭。

对于将搬迁到南京西路“路易号”LV巨轮上的传闻,店员则予以否认,称暂时中国不会有LV巧克力店了。

闭店倒计时3天,从网红打卡地到空荡荡的展示厅

这家LV巧克力店于2024年7月开业,至今仅一年多的时间,曾因“240元买到LV”的话题刷爆社交平台。一开始巧克力的售卖超级火爆,只能靠销售预约才能买到,后来开放小程序预约也是一号难求,店内每天人流如织。

8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店内实探,只有一位店员负责接待。门店虽然还在正常开门,但只剩下一些巧克力模具和摆件装饰。

店员表示,8月10日闭店,目前店内的巧克力已经全部售罄,只能做接待和展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示柜里放着各式各样LV巧克力的模型,陈列柜上则摆放着不少吉祥物Vivian的摆件装饰,但没有看见任何巧克力实物。

店员告诉记者:“我们到8月10日就闭店了,现在巧克力因为都卖光了,所以这边只是做一个接待和展示。因为我们巧克力是从法国发货过来,发过来也要一个月的。这边计划闭店之后,那边就停止发运了,然后很多老客人知道我们闭店,他们就买得比较多,所以提前大概8月3日巧克力就卖完了。如果按照日常的客流的话,大概是能卖到8月10日的。”

展示柜边一位拎着LV包包的女士在空柜前驻足拍照,感叹道:“去年开业时我抢了好久预约过来买,现在连块巧克力渣都不剩了。”

店员表示:“这两天也经常有客人来店里想买巧克力,今天早上就有客人特地过来,因为中国就这一家LV巧克力店,所以要关门了大家都想来看看。”

有人一直去买、有人说齁甜不好吃

消费者评价褒贬不一

对于LV巧克力店的关闭,网友反应不一。有的表示一直都有购买,关店以后买不到了很可惜;有的则认为LV巧克力齁甜不好吃,上海卖得还比巴黎、新加坡的门店要贵上不少,价不配味早就该关门了。

这家由米其林甜品师Maxime Frédéric操刀的LV巧克力店,自诞生起便充满话题性。多款产品均从巴黎空运,融入LV经典老花、四瓣花等元素,价格从240元-3200元不等。最便宜的牛奶巧克力棒标价240元/5小块,被网友称为“入门级奢侈品”。

开业初期,顾客为抢购甚至催生了黄牛市场,一盒巧克力最高加价150元仍供不应求。

但热潮退去后,产品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

多数消费者对LV巧克力的评价是“包装精致、服务贴心,但口味普通”,有顾客直言:“同样价格能买到更好吃的手工巧克力,买LV更多是为了送礼撑场面。”也有网友痛批:“好难吃!第一批打卡的买完了没有回头客,不关门就怪了。”

当然也有不少忠实老客人表示:“经常囤货,库存吃完了就会去补货。”在8月3日该门店巧克力售罄之前,也确实有不少老客人赶在关门前特地再来买一波或是找销售下单订购。

口味本来就是个人感受,见仁见智,有人喜欢自然也有人讨厌。

但从价格角度来看,上海LV巧克力店要比巴黎溢价了接近一倍。比如巧克力涂层榛子上海一盒卖360元,在巴黎却只要25欧。消费者或许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一次,但很难留住回头客。

奢侈品牌跨界餐饮

更适合快闪模式

LV巧克力店的谢幕,并非孤例。

Dior咖啡馆、Tiffany Blue Box Café等均面临“高价低质”的质疑,部分门店已收缩业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奢侈品牌试图通过“轻资产”业态吸引年轻客群,却忽略了餐饮赛道的核心竞争力是口味与便利性。

LV巧克力店这次租约到期闭店或许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奢侈品牌跨界餐饮更适合快闪模式,长期运营需要更强的产品壁垒。

此外,针对“LV巧克力店将搬至南京西路‘路易号’LV巨轮”的传言,店员明确否认:“中国暂时不会有新门店,未来如有计划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

这个曾承载着“用巧克力撬动万亿中国市场”野心的空间,最终沦为奢侈品跨界的注脚。当“最便宜LV”的标签褪去,留下的不仅是空荡荡的货架,更是对品牌价值与产品本质关系的深刻反思。

编辑: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