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8月20日,备受关注的“英伟达概念股”天岳先进(02631.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作为已在A股上市的“碳化硅衬底第一股”,其港股之旅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市场的全部目光。
上市首日,天岳先进股价高开高走,最终收报45.5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6.40%,总市值达217.43亿港元。此次登陆港交所,被视为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产能建设,以支撑其快速增长且利润率更高的海外业务。
超2000倍认购,国际配售超9倍
天岳先进上市前的热度较高。其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录得超2000倍认购,国际配售也超9倍,显示出资本的极度追捧。支撑这场狂热的逻辑十分清晰:除了H股较A股约37%的折价提供了安全垫,以及未来纳入港股通的流动性预期外,最核心的无疑就是其“英伟达概念”。
但如此高的认购热度并未转化为首日股价的暴涨。一部分冷静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硬币的另一面,他们的担忧也为股价设定了天花板:
首先是业绩的波动风险。公司在A股上市后曾经历亏损,虽在2024年实现扭亏,但市场对其即将发布的中报业绩仍存疑虑。其次,其A股的资金面表现也引发了关注,近期呈现的资金净流出状态反映了部分存量资金的谨慎。
创始人较高的持股比例也被纳入考量,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因此选择暂时观望,认为在业绩出现明确且持续的反转信号前,股价可能缺乏大幅上涨的催化剂。
英伟达概念是最大底气
市场分歧的焦点,最终都落在了天岳先进的业务成色上,而英伟达概念正是其最大的底气。
市场热情的根基,在于天岳先进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业务成色和技术地位。根据日本富士经济报告测算,2024年天岳先进在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已占据22.8%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二。技术上,公司是全球少数能量产8英寸,并率先推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企业,其技术突破还获得了日本权威媒体《电子器件产业新闻》颁发的金奖,这是中国企业31年来首次获此殊荣。正是这些硬实力,构成了其业务的基本盘。
其核心产品碳化硅衬底,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和AI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尤其在AI算力需求激增的当下,能显著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碳化硅器件,正迎来爆发期。
该公司与英伟达的合作关系在上市当天得到了更清晰的披露。20日下午,天岳先进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天岳先进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英伟达等行业巨头的数据中心电源系统中”,并明确指出“有望快速放量”。这则公告为公司的百亿市值提供了最坚实的注脚。此外,公司通过与舜宇光学子公司合作,也已前瞻性地布局了AI眼镜这一消费电子新赛道。
天岳先进的背后,是其创始人宗艳民从传统行业到硬核科技的二次跨界。他曾是济南灯泡厂的一名下岗工程师,后通过代理工程机械积累原始资本。2010年,46岁的宗艳民进入当时被海外垄断的碳化硅领域,将科研成果商业化,并获得了华为哈勃等产业资本的青睐。对他和天岳先进而言,港股IPO并非终点,如何将市场的热捧和“英伟达概念”真正转化为持续增长的业绩,是接下来的核心命题。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