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殷玉国
流水潺潺、垂柳依依,西工商河如玉带绕社区,这里环境美如画,邻里守望一家亲。
在黄河南岸,被称为“中华第一站”的济南长途汽车站的西侧,有一个济南市天桥区最大的城市社区,犹如一颗镶嵌在黄河南岸的绿色宝石,这就是无影山街道翡翠郡社区。
小社区,大治理,社区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国泰民安,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途径。翡翠郡社区,就像一颗“翡翠之心”,闪耀着幸福的光芒,照亮了居民们的生活。居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
尽心:居民“急难愁盼”挂心头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不同的季节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7月,走进翡翠郡社区,像是走进一个开放式的公园,一条柏油马路环绕小区,路边错落有序的景观绿化,绿树成荫、环境宜人,看着眼前的美丽景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无影山街道翡翠郡社区成立于2010年,位于西工商河路13号,占地面积0.67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东至西工商河路,西至无影山东路,南至无影山中路,北面与济南师范小区相连,共有63座居民楼,4546户,1.3万余人。
“我经常早上在小区溜达一圈,走1公里左右,锻炼锻炼身体,特别是看着路边的绿植鲜花,心情很舒坦。”今年76岁的荣德臣老人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说话声音洪亮,不停地为小区的居住环境点赞,他在南区居住10多年,“小区变得越来越像一个花园了,居民早上晚上都喜欢下楼活动活动。”
说起小区近几年的变化,在这里生活了10年的赵女士用四个字形容:天壤之别。她以前住在别的小区,没有物业服务,小区停车乱,如今在翡翠郡住得很舒心。
翡翠郡社区分为南区北区,于2008年建成入住。随着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了邻里关系。
“地上共有247个停车位,有停车需求的业主达到600多人,车位如何分配是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翡翠郡社区书记储召群介绍,由于有车居民日益增加,小区地上停车位很快出现饱和。居民为了抢停车位,有时也会产生矛盾。为此,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抽签的方式分配地上停车位。
为保证抽签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派出所成立工作组,制订详细的抽签方案,邀请公证处工作人员实行电脑抽签的方式决定车位使用人。业主凭借身份证、购房合同等到物业公司报名,获取抽签凭证,抽签有效期为2年,2年后重新抽签分配停车位。
以往都是业主谁先到小区谁先停车,很容易造成道路阻塞,现在实行抽签定车位后,小区内的道路顺畅了。平时,物业人员在小区内巡逻,对乱停放的车辆张贴违停告知单,小区停车秩序良好。
说起小区的变化,干了十几年的物业公司经理王平西,最有发言权,感触最深。“小区业主刚入住时,面临着很多问题,譬如小区冬天暖气不热、孩子上学难等,这些都直接涉及业主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社区矛盾,后果不堪设想。”王平西说,在社区居委会出面协调下,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业主对物业的满意度由前几年的33%提升到现在92%以上。”
储召群介绍,翡翠郡社区探索形成“3356”协商民主议事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多网合一”网格化治理新格局,动员居民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协商议事20余次,解决下水道维修、外围停车场停车难、电动车充电难、垃圾分类定点等关系居民生活的民生实事6件,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民生实事上做到“身入”“心至”,翡翠郡社区党委紧紧围绕“真正深入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真实解难纾困”为目标,把服务群众贯彻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赢得居民的好口碑。
暖心:邻里食堂吃出幸福“时光”
今年65岁的赵先生在翡翠郡社区生活多年了,孩子成家后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已习惯社区的生活环境。
“现在吃饭方便了,有时候不想在家做饭,到食堂里去吃,饭菜质量好,价格不高,很实惠。”在老赵看来,让社区老人感到幸福的事,就是社区开了专为老年人服务的食堂,关注老人“一餐热饭”问题,给老人办了一件大实事。
老赵说的邻里食堂在翡翠郡社区南区西南方向的一个两层小楼上,这个楼闲置多年,一直没有利用起来。这些年,随着社区老年人增多,对食堂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储召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居民的具体需求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邻里食堂筹备大半年后开张了。
走进邻里食堂,你会发现,在购餐窗口专门设置长者窗口,开辟了老年人就餐区,提供舒适的座椅和宽敞的餐桌,方便老年人就餐。社区刘女士已经成了邻里食堂的常客,她家离食堂比较近,在这里吃饭,饭菜种类多,口味好,70岁以上老人吃饭还有补贴,大大方便居民生活。
食堂的工作人员也会热情地为老年人服务,提供帮助和照顾。邻里食堂负责人谷绪彬介绍,食堂还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随着社区食堂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这里不仅是家门口的餐厅,更成为融合邻里关系的一个新的交流平台。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储召群介绍,翡翠郡社区立足辖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社区党委一班人秉承:“暖民心见行动,小食堂连着大民生”的为民服务理念,克服资金、设施等各方面的现实困难,率先在社区内建设并开办了翡翠郡社区邻里(长者)食堂,全力为老年人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食堂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美味的餐饮服务,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如今,“长者食堂”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应势而生。那么,如何将“长者食堂”办得好、办得久就成为一个“新”课题。翡翠郡社区党委将“长者食堂”项目纳入无影山街道党工委“影山红”党建特色品牌创建统筹推进,通过召开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总结“长者食堂”建成运营经验、四方调研,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思路,将“传统文化”“四季风味”“研学科普”“民族融合”等多元化元素纳入基层治理全新格局。初春时节,“长者食堂”特色小吃窗口新增“春天味道”,榆钱煎饼、槐花窝头深得老年人喜爱;初夏时节,香椿炒鸡蛋、解暑绿豆汤也深得年轻人喜爱。“元宵送福”“粽情满满”“月兔献饼”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风味的食物逐渐摆上“长者食堂”的餐桌,让老年人在“长者食堂”吃出家的味道,让年轻人在“长者食堂”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社区食堂是关系居民生活的民生实事,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小小的邻里食堂背后,折射出社区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宗旨,只有把服务真正做到居民心坎里,他们才真正有参与感、获得感。
热心:在家门口感受“诗和远方”
一条条10多米的彩色长龙,时而上下翻腾,时而腾挪盘旋……在翡翠郡社区的文化广场上,翡翠郡社区舞龙队将一条彩龙的精、气、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队的队员多是社区里的退休老人,通过自编自导舞龙表演,既锻炼了身体,也展现了老年人的风采。
“我们现在舞龙越练越有劲头,通过锻炼,身体上以前的一些老毛病没有了,邻里关系还越来越融洽了。”70岁的邢爱华是小区舞龙队的队长,她的手机视频打开是舞龙队员训练的场景,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她和队员们舞得不亦乐乎。她喜欢运动、有组织能力,经常组织大家一起运动健身。
舞龙队舞出了老年人的风采,而另一支翡翠郡社区艺术团也通过多种文艺形式传播正能量,共同为创建更加融合美好的社区家园出一份“夕阳红”力量。这个艺术团的成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成立了艺术团,她们经常在社区开展公益演出,同时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文艺演出,自编、自演多个贴近群众,贴近社区的节目,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在翡翠郡南区9号楼,有一间办公室挂着“天桥区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的牌子。为了让文学创作真正融入社区,扎根基层,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并分享阅读写作体验,享受文学写作带来的精神乐趣,提升街道和社区的文化品质,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2023年8月4日,由天桥区文联组织的天桥区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安家翡翠郡社区,部分作家向社区赠送自己出版的书,书法家赠送书法作品。目前,这个地方成为社区作家朋友、文学爱好者交流、活动的场所。
2024年7月3日,天桥区文联组织的天桥区“夏之趣”四季文化主题活动暨社区文创市集活动,在翡翠郡社区举行。在非遗展示区,沙画、沙书、漆扇、剪纸等一幅幅、一件件非遗展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编制精巧、图案秀美的展品令居民啧啧称赞;在安全体验区,翡翠郡社区助你平安志愿服务队开展儿童防溺水安全宣传,进行知识竞赛;宝华街派出所在现场开展反诈宣传,增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守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可达鸭编程、博特叔叔机器人教育参与其中,开展亲子互动游戏,进行户外“捞鱼”,吸引了许多家长和小朋友参与其中;小剧场、音乐厅和星光放映厅通过曲艺、音乐、电影的形式,给大家带来了视觉盛宴。辖区群众表示,此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让大家共同感受夏日的乐趣和文化的魅力,充分体验了文创产品的独特价值。
翡翠郡社区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社区教育中心校,联合12家共建单位,发挥各共建单位的职能,开展气象知识科普宣传、文明养犬文化宣传、医疗知识普及等各类活动;20余家文化培训机构覆盖琴棋书画等多领域教学;社区内设有室内中心场地7处,其中独具特色的一处开放式的党建宣传阵地“红色文化宣传长廊”每年都吸引多家单位和学校前来参观,还有新打造的“公益在线、温暖在线”文化墙,充分宣传现代慈善文化、弘扬志愿精神,营造全民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翡翠郡社区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城市基层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推动邻里互助、文化润心,增强社区凝聚力、向心力。
贴心:为社区幸福指数“加码”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已经退休了,是一名老党员,按时参加社区党员活动,积极参与社区一些治理工作。”今年70多岁的赵广莲是一名老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有一年冬天下了雪,我出门时滑倒了,胳膊受了伤,第二天社区开展党员活动,我仍然坚持到场参加学习活动。”
翡翠郡社区目前共有267名党员,近年来,各地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社区治理也关键在“用心”。储召群就是“一肩挑”的书记,在她看来,社区党员们就是社区的“定心针”,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近年来,翡翠郡社区着力打造“1+4+7”社区治理服务体系。“1”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4”即封闭式社区推行的以“党建一体化、管理网格化、协商多元化、服务社会化”为内容的“四化”工程。“7”即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活动中心、协商民主议事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七个中心”。通过“1+4+7”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实现组织引领、服务引领、文化引领、能力引领。以“头雁领航”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立足现有资源,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功能,以书记工作室为核心,有效打通引领社区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1米”。将居民作息时间与社区服务时间有机衔接,打好服务“时间差”,开展“延时服务”,工作日时间延长至19:00.节假日实行值班制,坚持“下班业务延时办、周末无休贴心办”。
社区居民对储召群的评价:干起活来风风火火,以社区为家,群众有难题,她挺身而出,是群众的“贴心人”;社区工作有瓶颈,她不等不靠,是困难的“攻坚人”;社区管理要提升,她跟上服务,是基层管理“破题人”;社区居民之间、物业与居民之间有矛盾,她直面问题,是群众矛盾的“解扣人”……
居民邢爱华讲了一件让她终生难忘的事情。去年夏季的一天晚上,天降大雨,晚上8点多,她到地下一层的地下室取东西,发现地下室灌进了雨水,如果不赶快排水,将殃及电梯间。她在微信给储书记留言,9号楼地下室进水了。储书记很快回复,马上到现场排水。令邢爱华没有想到的是,10几分钟的时间,在社区值班的储书记带领物业、社区人员赶到了现场,查找漏水点,及时排水,消除了一大隐患。
在翡翠郡北区有一家名叫博特叔叔机器人的公司,多年前在消防验收时遇到麻烦,公司里面消防管道的水压达不到标准,整改测试多次也不行,无法正常开业。
“储书记知道我们的困难后,立即带领物业人员上门寻找原因,最后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公司顺利通过消防验收。”公司的负责人卢瑞剑说,社区和周边的商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只要有难事麻烦事,社区上门帮着解决。
储召群在社区工作25年个年头了,小区建成初期,社区居委会还没在群众中“站稳脚跟”,物业与业主矛盾突出,打架斗殴和盗窃现象频发,居民曾因孩子上学难、房产证拖延办理、暖气不热、停水停电等问题多方投诉。“有难题不怕,我们要一步一步解决。解决困难,还是要从服务开始,只有急群众之所急,才能赢得民心。”
目前,翡翠郡社区形成了“六少一多”的基层工作新场景,“开具证明、社区挂牌、系统平台、考核、排名、工作群”明显减少,人员力量进一步增多。社区工作人员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有效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民心零距离,先锋办实事,人人参与、人人治理,人人共享,一朵安居乐业、邻里守望相助、和谐幸福的“幸福花”正在社区绽放。
编辑:陈雪碧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