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济南市渣土处置中心以市局党组“四个一” 总体架构为核心,深化“温暖城管、慧民渣管”理念,以“四新”为目标(新渣管、新作为、新担当、新形象),以“五管”为路径(为民渣管、惠民渣管、智慧渣管、清廉渣管、人文渣管),以“五色支部”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整合科技力量与多方资源,创新构建“党建引领+智慧监管+暖心服务+联合执法”全链条管理体系,从源头到处置,形成高标准的长效闭环式管理机制,坚持服务前置,打造一个多元会商的“最大同心圆”,全力探索渣土管理新模式。
铸魂:红色引擎激活治理新动能
建筑垃圾处置涉及地点多、链条长、难度大,只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队伍,通过带队伍来抓管理、强服务,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机制。中心依托“五色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业务全流程。在智慧监管、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等重点任务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定期开展“党建+业务”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综合素养,围绕建筑垃圾处置难点问题开展研讨,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大力提升建筑垃圾处置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将党建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智治:空天地网构筑监管新范式
依托建筑垃圾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构建“24小时智慧监管+动态数据分析”体系,确保全天候监控无死角。运用卫星遥感、AI图像识别、无人机巡查等技术,精准定位建筑垃圾处置问题点位,通过车辆轨迹追踪、热力图分析等功能,锁定运输密集区域,实现问题“早发现、快处置”。
通过智慧监管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施工单位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做到“无事不扰”“无感执法”,对运行规范的处置工地降低检查频次,对易发问题点位进行靶向监管,实现监管效能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为企业营造宽松、稳定、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通过平台视频智慧监管工地614处次,卫星遥感航拍38处次,无人机巡查6处次,发现问题并移交移送线索119件,立案处罚81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处理,形成震慑效应,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为民:温暖城管厚植发展新生态
秉持“服务在前、指导在前、警示在前” 的工作理念,践行“普法帮扶在前,惩戒警示在后”的工作原则,渣土处置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持续擦亮 “温暖城管”品牌,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中心精心打造“渣土处置第一课”系列活动,通过多样化、零距离的服务方式,为施工单位排忧解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组织施工单位观看普法视频,以生动直观的形式普及渣土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发放普法宣传手册,详细解读政策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座谈交流和培训会议,与施工单位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渣土处置需求,针对处置难点现场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指导,此项活动在全市十五区县进行推广。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共开展“渣土处置第一课”107次,参加总人数1240人,其中联合住建、交通等主管部门开展57次,参加人数882人,共服务工地项目107个。
在服务企业建设上,中心推出“渣管E家”线上服务模式,构建起便捷高效的沟通桥梁。借助电话、微信等渠道,为建设施工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对取得核准手续的项目,主动提醒施工单位业务办理流程、遵守法规要求;在线解答政策咨询,确保施工单位及时获取准确信息。今年以来,已累计服务项目 86个,推送告知信息 350余条,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施工单位的广泛好评。
共治:多元协同绘就生态新画卷
中心依托交通部门定位系统和政法委“雪亮工程”,严格落实“一案三查”,在线索固定和取证上,追溯违法车辆行驶轨迹,查找源头工地和倾倒场地,倒逼源头工地落实主体责任。今年以来,通过部门协作查证车辆轨迹232车次,形成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协同作战的监管闭环,有效规范了渣土运输秩序。同时,针对夜间渣土违规行为常发的特点,开展与住建、公安等部门常态化联合检查行动,多管齐发、形成合力,让建筑垃圾处置违法乱象无处遁形。
济南市渣土处置中心以党建为旗、科技为翼、服务为本、联动为纲,持续擦亮“温暖城管”品牌,为打造整洁、文明、智慧的城市环境贡献坚实力量。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李侃 孔令宝 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