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牛伟密
蜿蜒悠长的胡同里,西营街道东峪村的党员李登宝正俯身清理着绿化带中的落叶;干净宽敞的巷子口,几位居民围着他反映村里垃圾清运的问题……在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街道,这样充满温度的场景已成为基层治理新常态。
今年以来,西营街道西营管区以东峪村为试点,创新推行“党员胡同管家”机制,织密“党建+网格”双网融合体系,让党旗在胡同里飘扬,让服务在百姓家门口落地,让13条背街小巷实现从环境整治到治理升级的蝶变。
“一巷一管家”织密红色网格
据了解,“党员胡同管家”制度按照“居住相邻、便于服务”原则,遴选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担任“胡同管家”,形成“村党支部—党员管家—胡同群众”三级联动机制。“我们在村里的每条胡同口都悬挂了醒目的‘党员胡同管家’标牌,上面写明了党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村民有事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党员胡同管家。”东峪村党支部书记徐云水介绍,“13名党员胡同管家每日巡查,建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联动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工作效果显著,自实行以来累计化解邻里矛盾、解决乱堆杂物等问题20余件。”
“胡同美容师”刷新颜值高度
漫步在东峪村刚铺设好的沥青路上,昔日杂物堆积的胡同已变身花香萦绕的景观小巷。党员管家化身“胡同美容师”,带领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将党员干部和热心村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党员挥扫帚,群众紧跟上”的共治热潮。
西营管区人居环境办主任刘春建说:“自从‘党员胡同管家’模式推行以来,村里胡同杂物乱堆乱放现象减少了90%,村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的意识明显提高。”
“移动宣讲站”传递党的声音
“王叔,最近山上风大,地里枯草枯枝多,上坡的时候千万别动火!”党员胡同管家李登宝拿着防火宣传材料,走进村民家中开展“小马扎宣讲”,大家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党员胡同管家们化身理论宣讲员,通过政策解读和案例分享,帮助群众理解政策背后的意义,引导群众将理论转化为行动,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管理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工作。
“调解和事佬”三步巧解纠纷
“两家共用院墙十几年了,为这点事伤了和气不值得。”面对因房屋加建引发的纠纷,党员胡同管家李登宝连续三天上门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在村里,邻里间的争吵,家庭里的琐碎,都是很常见的矛盾纠纷,但如果不及时发现介入,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东峪村的党员胡同管家们,积极当好村里的“和事佬”,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运用“情理法”三步调解法化解邻里矛盾,实现“小事不出胡同,大事不出村”。
同时,村民们也逐渐习惯了“有事情,找管家”的管理模式,人居环境、改厕问题、垃圾清运、出行安全等一条条民生建议逐渐落实。“自从有了党员胡同管家,胡同里灯亮了、路平了,有啥烦心事随时能找到人。”村民张大爷感慨道。
从环境整治到政策落地,从矛盾调解到民心凝聚,东峪村“党员胡同管家”制度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群众身边。13名党员用“铁脚板”走出民情地图,用“婆婆嘴”架起沟通桥梁,用“赤子心”守护家园温度,将一条条普通胡同变成了党群连心巷、文明示范巷、幸福安居巷,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