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农商银行移动金融服务队让普惠金融“零距离”
新黄河  7小时前

为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济南农商银行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组建“移动金融服务队”,携带智能终端深入工地、企业、乡村,实现场景化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为超2600名客户提供便捷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触手可及,为泉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流动银行”:精准服务,守护农民工“薪希望”

农民工群体常因工作繁忙无法请假办卡,更易成为电诈受害者。在济南市某老旧小区改造工地,济南农商银行润丰支行营业室“农民工移动金融服务队”携带便携式智能终端设备进驻施工现场,为工友提供“开卡+反诈”一站式服务。农民工张师傅在自己工作的吊篮旁,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工资卡办理。这种快捷贴心的服务,让张师傅连连赞叹:“以前请假办卡要扣工钱,现在不出工地就能办好,还能学防骗知识,太方便了!”

为解决农民工“办卡难”的痛点,该行创新推出“工地银行”服务模式,构建“开卡、激活、绑卡、反诈宣教”一站式服务链条,工作人员还通过“虚假招工”等典型案例,为工友开展沉浸式反诈课堂。2025年以来,服务队已深入11个工地,为475名农民工开立专属账户,同时将金融服务嵌入农民工工资代发环节,通过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为9家企业开立农民工专户,并代发工资1100余万元,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20余场,成功帮助10位工友挽回潜在经济损失,筑牢农民工群体金融安全屏障。

“移动柜台”:高效便捷,破解上班族“时间荒”

企业员工工作日难请假,传统办卡流程需半天,影响效率。在高新区某企业,员工李女士仅用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工资卡办理,并开通了手机银行、微信动账提醒等服务。她为济南农商银行高新支行营业室“移动服务队”点赞:“以前办卡要请假半天,现在真是太方便了!”

针对企业员工“办卡耗时长”痛点,该行推出“资料预审+快速开卡+功能辅导”流水线作业模式,建立内外勤联动机制,客户经理与内勤人员协同上门,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服务过程中,同步开通手机银行、微信动账提醒,并结合“冒充客服退款”“网络刷单”等案例开展反诈宣讲,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2025年以来,服务队的移动服务已覆盖济南辖内262家企业,累计开立工资卡1596张,推动银企合作向“深度融合、高效共赢”迈进。

“夜校课堂”:知识下乡,点亮村民“安全灯”

暮春夜晚的长清区炒米店村文化广场上,银行工作人员以“养老诈骗”“虚假理财”案例为切入点,搭配交警的交通安全宣教,打造“金融+民生”双主题课堂。70岁的王大爷手持“大字版”社保卡激活指南,逐字认读“养老金查询”步骤,感叹道:“没想到社保卡能刷公交、领补贴,讲解得清楚又实用!”

针对乡村老年群体金融知识普及与社保卡服务需求,该行构建“政银村”联动机制,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金融夜校”活动79场,覆盖322个村居社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定制可视化操作手册并提供“一对一”指导,活动期间成功激活社保卡2500余张,切实提升村民金融安全意识。

“暖心驿站”:贴心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

在寨而头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重汽路支行与村医联手打造“金融+健康”融合场景:服务站一侧的健康角里,村医正为老人测量血压、讲解养生知识;另一侧的服务台前,银行员工蹲在轮椅旁,用智能移动终端为72岁的张大爷激活社保卡:“您看,点这里就能查到养老金到账啦!”曾经金融服务空白的偏远村落,如今因“移动金融服务队”的常驻,让村民在量血压的间隙就能完成转账、查询等操作。

与此同时,该行在金融服务“适老+惠农”双维度上持续发力,整合各类涉农数据,建立重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白名单”,组建客户经理队伍对涉农主体进行逐户联系走访。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养猪大户李先生近期通过在线申请贷款,实现了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当天放款,这种“数字普惠”模式,大大提升了贷款审批时效。截至目前,该行共计布设340个普惠金融服务点,2025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3.72亿元,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温暖人心,推动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间地头。

与传统银行网点服务不同,济南农商银行“移动金融服务队”月均移动服务超600次,将“等客户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让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传统网点难以覆盖的角落。这种“移动优先、场景定制”的服务模式,为金融机构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济南样本”。

通讯员:田媛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