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牛伟密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明注脚,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济南市南部山区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党建引领、服务为民”为核心,将志愿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肌理。从“双跨”服务模式到“三维防溺”体系,长缨志愿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以机制创新、阵地融合、队伍协同、服务精准的全链条实践,绘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实践新图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志愿力量。
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全域推进“动力源”
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队伍现有志愿者近千人,其中党员545人,占比55.2%,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将112个党支部及21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纳入服务队伍,实现组织覆盖与行动协同双提升。创新“服务时长积分”“评定优秀志愿者”等激励机制,累计开展服务600余次,总时长超20万小时,人均服务202小时,87%志愿者常态化参与活动,各项目皆有一名负责人带领,负责日常管理。队伍连续两年获评市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被团市委评为济南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奖赛银奖,同时聘任服务于“青年成长·泉城伴”项目;入选济南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展播;荣获2021年度“爱涌泉城”公益评选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激活全域志愿服务内生动力。
融活阵地资源,形成吸引群众“强磁场”
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深耕阵地建设,打造多元融合的文明实践平台。依托“仲宫大集”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创新推出“基础服务+特色服务”双轨模式,常态化提供热水、充电、休憩、咨询等便民服务;每逢初六大集联动医疗机构开展“爱心义诊”、每逢十一大集开展法律咨询、每逢十六大集开展“爱心义剪”等便民惠民志愿服务,真正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的身边。开设“理论政策宣传‘摊’”,将“小马扎初心讲堂”搬进集市、学校、企业,开展惠民政策、垃圾分类、普法宣传等30余项宣传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近百万人次。联合景区、乡村等资源,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阻泳防溺水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劝阻危险涉水行为1200余次,实现值守区域零溺亡。阵地资源的深度整合,让志愿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粮仓”与“安全屏障”。
加强队伍建设,做大志愿服务“朋友圈”
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以专业化、多元化为导向,构建“1+N”志愿服务网络。通过“双跨”服务模式(跨地域、跨领域),吸纳退役军人、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成立仲兴退役军人分队,开展“一户一策”帮扶,累计解决退役军人难题50个;组建“姊妹花”义剪分队,聚焦高龄老人、困难群众的“头等小事”;刘家庄村益诚分队开展孝亲敬老、困难帮扶等活动,累计服务超千人次。联合救援队、医疗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防溺急救宣传”“三进消防宣传”,推动志愿服务从“单兵作战”向“协同联动”升级。目前,队伍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浓厚氛围,为基层治理注入鲜活力量。
精准服务群众,打造文明实践“百花园”
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设计服务项目。针对民生需求,开展“爱在四季”“爱心义剪”惠民便民活动,将志愿服务精神贯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光脉络,践行“四季关怀不断档”的诺言;针对暑期溺水高发问题,创建“三维防溺”体系,开发“案例讲解+技能教学”防溺水情景课堂,宣教覆盖4000人次;针对双拥需求,铺设光纤,实现退役军人“微心愿”,累计服务时长2000小时,受益3000余人次,解决社会治理难题50项;针对护航中高考,长缨志愿服务队在济南历城一中连续开展为期7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考生提供应急服务,为送考家长提供歇脚、纳凉温馨的候考区,助力中高考学子金榜题名。通过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涵盖便民、安全、文化、医疗等多领域的文明实践“百花园”,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以机制为基、阵地为核、队伍为翼、服务为本,聚焦“五为”,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全民参与的文明实践新路径。未来,仲宫街道长缨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深化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志愿力量,让“红马甲”成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