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袋”里的温暖城管
新黄河  昨天 20:45

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第31届山东省环卫工人节来临之际,近日,新黄河记者跟随济南市城管局第三届 “城市因你而美丽” 摄影短视频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槐荫区。镜头下,果皮箱边角无一丝尘垢,灭烟柱表面光洁如新 —— 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城市细节,不仅源自济南市槐荫区城管局创新推出的“八宝袋”精细保洁举措,更成为济南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生动注脚。此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这是首次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 “六大维度” 开展的量化评估,济南凭借在文明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的突出表现,成功位居全国第五,而槐荫区的暖心“八宝袋” 践,正是泉城夯实城市文明发展根基的微观缩影。

小布袋装“大能量”,破解保洁“疑难杂症”

“过去清理灯杆上的残胶,得跑回工具车取除胶剂和小铲,现在腰间的‘八宝袋’里啥都有!” 在西客站附近作业现场,环卫工人马增霞熟练地从橙色布袋中掏出工具,先用喷壶喷洒除胶剂,再用小铲轻轻一刮,灯杆上的顽固胶痕便被清理干净。

记者看到,这个巴掌大的布袋里,整齐收纳着小铲、软毛刷、硬毛刷、钢丝刷、除胶剂、手套、抹布、喷壶8种专业工具,针对不同污渍形成“定制解决方案”:地面口香糖残渍用“小铲 + 除胶剂”软化清除,果皮箱缝隙灰尘靠“软毛刷+喷壶”清理,地面喷涂广告则需“钢丝刷+除胶剂”合力破解。“以前清理一处小广告要来回跑两三趟,现在工具随身带,效率至少翻了一番。”马增霞笑着说。如今,槐荫区通过“八宝袋”实现对“城市家具”的精准清洁,让城市环境“全方位洁净”提质升级,为济南打造“宜居样本”添砖加瓦。

工具袋变“暖心包”,传递城市治理温度

除了实用的清洁工具,“八宝袋”里还藏着不少“小心意”——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创可贴、清凉油等应急药品,被整齐地放在布袋内侧的小口袋里。“夏天天热,我们作业时容易中暑,备上藿香正气水很管用;遇到路人突发不适,这些药也能帮上忙。”济南市西客站保洁队调度员魏云帅介绍道。据介绍,有一次有位快递小哥在派送时不小心划破了手,环卫工人从“八宝袋”里拿出创可贴,帮对方简单处理伤口,“小哥连声道谢,说没想到环卫工人的工具袋里还藏着‘急救包’。”

“袋子里装的是工具,心里装的是街坊。”这是马增霞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西客站附近,她的橙色“八宝袋”早已成为马路上的“暖心符号”:曾为中暑的过路人递上清凉油,帮买菜的老人清理过沾在鞋底的口香糖,还协助社区清理过楼道里的小广告。这种“为民服务”的细节,与济南在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中凸显的“民生导向”高度契合——从交警开辟生命通道到市民暴雪中共济,从“八宝袋”的应急药品到泉城书房的文化滋养,济南正以无数个“小温暖”,汇聚成城市发展的“大能量”。

从“机械作业”到“末梢呵护”,精细化治理见实效

据槐荫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八宝袋”的推出,是辖区从“大机械作业”向“小末梢呵护”转变的生动实践。“以往机械化清扫能解决大面积路面清洁问题,但果皮箱、灯杆、灭烟柱等‘城市家具’的细节清洁,仍需人工精细化处理。”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前期调研一线环卫工人的作业需求,反复优化工具组合,最终形成了这套兼顾实用性与人文关怀的“保洁神器”。

如今,在槐荫区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环卫工人配备了“八宝袋”,清理顽固污渍、小广告等“城市顽疾”的效率显著提升,市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高。采风活动中,不少媒体记者用镜头记录下环卫工人使用“八宝袋”作业的场景。“一个小小的工具袋,既体现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度,也传递了为民服务的温度。”一位参与采风的摄影师表示,这些扎根一线的“暖心城管”,正是泉城济南跻身全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前五、展现文明动人“美丽底色”的星星之火。

编辑:刘玉红  剪辑:王瑶华  摄像:陈雪碧  摄影:陈雪碧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