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提醒:老人、孕妇等重点人群要密切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信息
新黄河  昨天 11:39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7月12日电(记者王立奎)7月11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疾控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副司长席晶晶表示,暑期人员流动增加,高温多雨,结合传染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多渠道监测结果,预计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风险将会增加。一是随着夏季蚊虫进入活跃期,部分南方省份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本土疫情的风险逐步上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蜱传疾病,在局部地区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二是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当前正处于高发季节,需要给予关注。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处于较低流行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将降至较低水平,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席晶晶提醒,暑期高温天气频繁出现,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要密切关注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信息,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户外作业人员更要注意防护。同时,暑期也是旅游出行高峰,建议大家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健康风险提示,旅途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南方省份居民应定期清理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积水,减少蚊虫孽生。近期,全国多地逐步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灾区居民要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及安全。

近期,南方一些地区遭遇了洪涝灾害,发布会现场,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潘力军还表示,洪涝灾害可能淹没或破坏水源和饮用水设施、食物储藏设备,也可能导致灾区的粪便、垃圾及畜禽尸体污染灾区群众饮食、饮水和生活居住环境。此外,受灾地区蚊蝇等病媒生物大量孳生,鼠类等病原宿主动物迁徙活动增加,灾区居民长期接触污水可能导致皮炎、湿疹,甚至感染接触类传染病,部分灾区居民需要临时集中安置,都将增加灾区居民面临的健康风险。洪涝灾害发生后,为了减少疾病发生,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建议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要选择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二要注意食品卫生。三要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四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此外,他还特别提醒,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后,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主动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告知接触史并进行检查,发现感染应尽早治疗。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