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展柜里,一张老照片震撼人心:清真寺西小讲堂一面墙壁上,不足80平方厘米的面积密布94个弹孔,弹痕最深达约10厘米,无声诉说着1938年那场生死拉锯战。
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企图南北对进会攻位于中国两大交通动脉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交会点的徐州,再西进郑州,南攻武汉。时任中国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率部以徐州为中心,同日军展开大会战,即徐州会战,其中1938年3月打响的台儿庄战役最为著名。
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苏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938年3月23日,中国军队第31师骑兵连北上诱敌,与日军遭遇,台儿庄战役正式打响。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长孔令欣说,台儿庄战役期间,中国军队组织了众多“敢死队”。第27师连长王范堂率全连仅剩的57人组成敢死队身绑手榴弹、臂缠白毛巾,伪装成日军夜袭敌阵,激战一夜收复了城西北角四分之三阵地,最终仅13人生还。
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空前团结,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周恩来提出“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并委派专人到徐州,向李宗仁转达了中共方面关于台儿庄作战的建议,配合作战有序开展。当时,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万德、大汶口以及泰安以北地区炸毁了附近的铁路桥、公路桥,中断了日军的军运10余日,有力阻击了日军对台儿庄地区的后备增援和物资补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敌攻鲁南时,整个华北五省的游击战争……也尽了相当的力量”。整个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广泛动员组织各地爱国青年、工农群众数十万人支援抗战。
1938年4月7日,胜利的旗帜插上了台儿庄城头。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以弱胜强,3万将士为国捐躯,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战利品,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禹王山位于如今徐州下辖的邳州市,到山东台儿庄直线距离约9公里。”禹王山抗日纪念馆讲解员王茜说,日军兵败台儿庄,集结力量准备拿下徐州。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利持久战,中国军队主动撤出徐州,向豫南鄂北转移。当年,滇军将士行程数千公里奔赴抗日前线。在徐州会战的撤退转移阶段,他们奉命在禹王山一带阻击日军。
1938年4月22日,第60军在台儿庄附近的运河以东同日军展开激战,禹王山一度被日军抢占,又被滇军将士奋勇夺回。20多天的战役打得非常惨烈,第60军原本约4万人的部队伤亡近2万人。大部分牺牲的将士就地掩埋,骸骨至今还在。正是滇军将士在禹王山的浴血奋战,成功阻击了日军,为中国军队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确保了徐州会战的战略成果。
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民族之光”展墙上,牺牲将士名单令人肃然起敬,而这背后是更庞大的无名英雄群像——云南昭通1084团连长赵继昌在弟弟赵克牺牲后继续冲锋;陕西将士写下“生在陕西,死在山东”绝笔……
“先辈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这段历史,我们必须发掘好、传播好。”孔令欣说,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年接待量超200万人次,还计划在海外举办展览,让世界看到中华儿女共御外侮的精神。
青山不语,英魂永存。如今,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禹王山抗日纪念馆鲜花常新。“徐州会战,特别是台儿庄战役、滕县战役、禹王山战役等,打出了血性,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破了日军和买办们的‘速胜论’,打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徐州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柳彦说。当战争的硝烟散尽,伟大抗战精神正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编辑:杜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