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张成地
地处开放前沿,山东对外开放优势得天独厚。无论是通达全球、货畅四海的对外贸易,还是牵手全球、磁吸外资,在山东经济版图上,内联外畅的“开放优势”始终是发展的不变基因。
日前,记者跟随“改革潮涌风正劲 齐鲁扬帆新征程”山东改革·媒体行,行走在全省深化改革开放第一线,观察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成效成果、经验做法。
视野更广——逐浪世界市场
这个世界,有人建墙,有人开窗。
7月7日,在青岛上合示范区,新黄河记者实地参观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简称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等地,从“上合”这扇窗口,看山东对外开放的澎湃活力。
2023年9月4日,山东开通首条TIR进境通道。资料图
TIR业务是上合示范区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一个缩影。
“与传统的跨境公路运输相比,TIR运输能做到全程不倒装不卸货,实现了‘门到门’‘点对点’的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传化上合国际经贸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祥告诉记者,1月23日,上合示范区首次发运TIR冷藏集装箱车辆。原来这些水果蔬菜的运输要花费十几天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后在货架上大约摆放三天,而使用的TIR车冷链运输7天左右到达,这就可以使生鲜果蔬的摆放时间在原有的三天基础上再延长几天,“目前,TIR国际道路运输发运量达到全国第二、山东省内第一”。
走进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展厅,“打造国内企业走进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 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平台”两行字眼映入眼帘。“平台主要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合作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设有综合信息展示、综合功能应用、综合数据发布3大功能体系,8个应用模块。”青岛上合华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槐康告诉记者,“平台上线一年多以来,累计注册用户1.4万余个,在服务上合经贸合作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仲夏时节,世界再一次进入“上合时刻”。7月8日—9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350余名中外嘉宾围绕“携手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共话发展新机遇,共谋合作新空间。
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广,内联外通日渐顺畅……如果说“上合”是一扇窗户,由此看到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山东的“改革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也越开越大。
能级更强——核心系统的全国产、全自主
日前,在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在有序作业。
“我们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于2021年10月9日正式投产运营,现拥有2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配套8台单小车远控岸桥、30台自动化轨道吊和15台无人集卡,可实现岸边装卸、水平运输和堆场装卸的全自动化作业。”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副总经理朱雯介绍,目前日照港码头已实现了核心系统的全国产、全自主。
图为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供图
朱雯表示,借助山东港口集装箱一体化运营优势,日照港目前已新增俄罗斯、日韩、东南亚等30余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今年上半年,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6%。
科技迭代、流程完善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作为中国大陆距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最近的城市,威海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桥头堡。
在威海综合保税区泓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仓库内,工作人员正为包裹贴上韩文面单,一个个打包、扫描后的包裹随着传送台前行。“我们通常五点之前发货出海,次日一早便可到达韩国海关,3—5天即可送抵韩国消费者手中。”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下正值大促活动,日均出口单量可达3万单,“下一步我们也打算扩大对日本的出口贸易额”。
威海综合保税区商务局局长玉文德表示,威海综保区立足“全市对外开放功能区”目标定位,发挥毗邻日韩区位优势,创新跨境电商发展模式、业务形态、生态体系,规划建设了“全模式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招引落地了菜鸟速卖通、韩国Coupang、乐天、趣天网等一系列国内外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力图打造联通日韩的桥头堡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潜力更大——企业通关效率提升75%
今年前5个月,山东实现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增长11.6%,增速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
潍坊综保区
在居全国综保区第4位、全省综保区第1位的潍坊综保区,改革为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蓬勃活力。“今年以来,我们在全省首推‘外贸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潍坊综合保税区商务局副局长王昌斌介绍,6月底潍坊综保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正式落成,对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55个全链条事项实现“一区受理、一站集成”。同时,潍坊综保区还专门组建了服务队伍,推行“一企一计划”定制服务,办理时限较法定压缩60%以上,材料精简比例30%以上,服务效率提升40%以上。今年前五个月,潍坊综保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51.2亿元,同比增长25.5%。
不仅是潍坊,在济南章锦综保区,新黄河记者看到约600辆重型车停放整齐,7月底前,它们将从济南出发,漂洋过海到达世界各地。
近年来,中国重汽整车出口数量递增,仅非洲市场就从5年前年均出口2万辆到如今4万—5万辆。“以前我们出口的车辆需要统一集中后,才可以依次采集信息,然后再退回集结地再次触卡出区,相当于二次集结二次出卡,不仅耗费人力,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通关效率。”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副总经理李庆洋介绍。
面对企业“急难愁盼”,济南海关创新推出整车出口“一票多车”模式,通过优化系统验放逻辑,由最初的“先采集信息、再触卡两次过卡出区”调整为“随触卡随走”,打破了货物进出区“整报、整入、整出”限制,区内企业通过申报“一票多车”保税核注清单并绑定“一票多车”核放单后,车辆就能依次过卡离开综保区。
泉城海关特殊区域监管二科副科长高璐介绍,“在现有模式下,企业仅需要在海关系统申报相应单证,所有出口车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分批次完成出口,即整报分送。”据了解,此模式下,一线进出区车辆平均能节省75%的等待时间、50%的调运成本,大幅提升了综保区物流货物的通关效率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山东省委、省政府对高水平开放作出新部署,吹响全面提升高水平开放层次和能级的“冲锋号”。提升开放能级、塑强开放优势,山东始终勇立开放潮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外延正在持续刷新、无限扩大。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