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可读性、可持续性!《尧王城遗址保护规划(2024—2035年)》公布
新黄河  2025年03月04日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近日,《尧王城遗址保护规划(2024—2035年)》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按规划,尧王城遗址将建设成为具有“真实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园区,完整体现遗址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有效实现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

海岱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典型代表

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是一处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特大型遗址,也是海岱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典型代表。

该遗址分布总面积近400公顷,文化层厚度为2—3.5米,地层堆积以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中期地层为主,兼有岳石文化、商、周、汉等时期遗存。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现至今,前后共经过10余次考古发掘,出土遗物万余件,主要包括陶器、石器、玉器、自然遗物、动物骨骼等,以陶器数量最多。勘探到的文化遗迹主要有城墙、环壕、房址、墓葬、城门、桥墩、灰坑、器物坑及祭祀台基、古河道等。

作为目前日照市龙山文化遗址中保存最为完好、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史前城址,该遗址对研究大汶口文化晚期面貌、龙山文化起源及龙山文化城址建成年代、文化内涵、城墙筑造工艺和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在黄河下游地区史前文明进程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探讨龙山文化早期城址及内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尤其,1992年尧王城遗址的发掘,第一次在鲁东南地区发现了龙山文化的炭化稻,开启了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特别是稻作研究的先河,对后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同时,尧王城遗址也是北方地区比较早地发现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的龙山文化房屋。土坯一般用黏土加水调和后制成,如果加以烧制,就是后世直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的砖。

将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本次规划充分考虑遗址现状情况与地形地貌,结合相关规划要求,将保护规划与城市建设充分衔接,调整尧王城遗址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真实、完整地保护尧王城遗址本体、整体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将尧王城遗址建设成为具有“真实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园区,完整体现遗址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有效实现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

根据尧王城遗址近年来考古工作成果及相关研究结论,参考尧王城遗址“四有档案”,结合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现状,本次规划以能够安全、完整地保护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为原则,综合确定尧王城遗址的规划范围为:东至王家楼子村东水渠;南至亚月村村北;西至怀古村村西;北至毕家村村南。总面积约1233.95公顷,规划范围内主要涉及日照市东港区(右所村、涛雒一村、涛雒四村、亚月村)和岚山区(毕家村、怀古村、南辛庄子村、安家尧王城村、张家庄子村、西牟家村、刘家尧王城村、大尧王城村、王家楼子村、张家小庄村)。

在展示利用规划方面,2023年12月,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24年11月2日,日照尧王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揭牌开园。该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遗址核心保护区,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了尧王城遗址安防工程、考古发掘现场覆罩保护大棚项目、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遗址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建成了考古研究中心、修复室、研学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

按规划,下一步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确遗址公园定位及建设目标:通过对城墙、城壕、城门的标识展示,再现尧王城城址的轮廓、范围及城防体系,使公众了解史前城址的格局;通过对城墙内夯土遗迹、墓葬、房址、灰坑等遗迹的标识展示配合发掘展示,再现古城址的布局形制;通过城墙剖切展示,向公众展示当时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中期的建造技艺;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展示,宣传普及历史和文物知识,使公众从中汲取相关的文化知识;通过加强与该区域内其他遗址的联系,给公众呈现一部古文化、古城、古国发展史;遗址保护利用模式因地制宜,融入乡村发展,实现遗址展示和乡村发展协同共进的目标。

同时,尧王城遗址还将通过后涛线链接内外,向北可到达“白云山尧王文化旅游区”,向南到达茶香小镇、磴山风景区、渔港小镇,保障与相邻景点的联动,形成特色旅游路线。

编辑:曹梦佳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