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举办多场分论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年04月27日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围绕论坛主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专题节目的形式先后举办“外国青年看中国创新”“文明的转折:科技、人文与共生之路”“变革下的全球舆论生态:尊重多样文明与加强交流互鉴”“全球绿色转型中的创新路径”“从制造到智造:机器人赋能产业发展”“AI赋能美好生活”六场分论坛。中外嘉宾围绕媒体创新推动文明互鉴、人工智能服务人类进步、智能化传播促进跨文化合作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汇聚青年力量

以全球视角看“中国创新”动力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开讲啦》栏目承办的“外国青年看中国创新”分论坛,邀请中国人工智能主要的奠基者和发展推动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围绕中国式美好生活、中外人工智能发展创新等话题,与广大青年开展交流互动。

专访知名学者

探索“科技、人文与共生之路”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鲁健访谈》栏目承办的“文明的转折:科技、人文与共生之路”分论坛,邀请全球知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围绕技术变革、文明演化和人类未来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挑战人类独有的“叙事能力”,而儒家“万物相互依存”的理念给人工智能治理提供智慧——若全球以分裂和对抗的态度发展人工智能,或将导致“数据殖民主义”的蔓延,加剧全球数字鸿沟;而共建合作的模式则有望塑造具有协同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智能体系。赫拉利重点解析了在技术狂飙的时代,人类如何守护文明的主动权。

关注全球舆论生态

尊重“多样文明”加强“交流互鉴”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承办的“变革下的全球舆论生态:尊重多样文明与加强交流互鉴”分论坛,邀请到柬埔寨王国新闻部大臣奈帕德拉,南非知名杂志《外交圈报》董事兼创始人克坦·巴哈那,德国《柏林日报》社长、发行人霍尔格·弗里德里希,以及泰国公共广播电视台台长执行顾问德柴·勇,共同就全球舆论生态现状与挑战,促进多元文化间的对话和不同文明间的互鉴等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嘉宾们共同表示,当前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传播格局,“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舆论场正在发出越来越强的声音。嘉宾们盛赞CMG论坛在促进媒体交流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认为各国媒体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成为促进国与国文化交流、推进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凝聚多方智慧

共寻“全球绿色转型中的创新路径”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承办的“全球绿色转型中的创新路径”分论坛,邀请波黑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亚太广播联盟技术与创新部部长维塞尔·宾巴伊以及全球南方电视台首席执行官艾比·马科等重磅嘉宾,围绕绿色转型中的科技创新驱动、国际协同合作以及媒体赋能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

与会嘉宾认为,全球绿色转型需要加强合作,以寻找长期目标、转型成本和能源安全的平衡点。特别是推动技术共享和普惠。面对气候变化与能源结构变革的双重挑战,嘉宾们普遍认为,中国在推动核能、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的实践和国际合作中展现出示范性作用。中方路径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参考。

推动智造升级

让“机器人赋能产业发展”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对话》栏目承办的“从制造到智造:机器人赋能产业发展”分论坛,邀请山东省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阿美亚洲中国区总裁纳迪尔·阿拉法杰,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前主席陈黎明,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庹华,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范永,科比特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致辉,围绕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展开讨论。

受访嘉宾一致认为,机器人产业正从应用创新向基础创新跃迁,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能力进化,从而为机器人赋能传统产业注入澎湃动能。

引领变革新时代

以“AI赋能美好生活”

由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联合海尔三翼鸟承办的“AI赋能美好生活”分论坛,邀请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梅剑平、海尔三翼鸟智慧家庭研究院院长周炯、国家智能语音总经理吴江照等行业专家,聚焦AI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分享AI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探讨未来智慧家庭的发展方向,展现中国科技、中国企业的全球引领力,助力AI更快融入日常生活。

在这场论坛中,可以窥见AI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世界。它不仅改变了媒体创作、家庭生活和社交模式,还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AI不应只是冰冷的技术,而应成为温暖生活的力量。未来,希望AI能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赋能美好生活的愿景。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