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5.67万个行政村(社区)为碘缺乏地区,占总量的92.08%
新黄河  4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苏珊  

去年,山东省公开发布了山东省碘缺乏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名单,那么山东碘缺乏和水源性高碘地区是如何划定的,分布情况如何?对此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蒋雯介绍,根据划定情况,全省16市5.67万个行政村(社区)为碘缺乏地区,占全省行政村(社区)总量的92.08%,全省16市均有分布,其中枣庄、东营、日照、德州、滨州5市全部为碘缺乏地区。

蒋雯介绍,碘缺乏地区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未采取补碘措施的情况下,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的碘,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碘需要量,造成人群碘营养缺乏的地区。水源性高碘地区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长期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碘,但还不足以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等疾病流行的地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WS/T669-2020)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19380-2016),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居民饮用水水碘中位数低于40μg/L的,划定为碘缺乏地区;水碘中位数在40-100μg/L之间的,划定为适碘地区;水碘中位数高于100μg/L的,划定为水源性高碘地区。

随着全省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工作的推进,山东大部分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饮用水水源得以更换,水碘含量发生了明显改变。2024年,全省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进行了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检测,按照上述标准,完成了新一轮碘缺乏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划定,并于2024年12月16日通过省疾控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开发布。

根据划定情况,3029个行政(社区)村为适碘地区,占全省总量的4.92%,主要集中在潍坊、济宁、聊城、菏泽等市;1840个行政村(社区)为水源性高碘地区,占全省总量的2.99%,主要集中在济宁、菏泽两市,与2020年相比,水源性高碘地区的行政村(社区)数量减少了73.13%。全省136个县(市、区)中,98个县(市、区)的行政村(社区)全部为碘缺乏地区,2个县(市、区)的行政村(社区)全部为适碘地区,25个县(市、区)存在碘缺乏和适碘两种类型地区,1个县(市、区)存在适碘和高碘两种类型地区,10个县(市、区)同时存在碘缺乏、适碘和高碘三种类型地区。

下一步,山东将动态监测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变化,及时调整碘缺乏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从而科学精准做好碘缺乏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