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最高可达40℃!山东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海报新闻  3小时前

局部可达40℃!

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

鲁西北、鲁中和鲁南地区

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

19-20日,

菏泽、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和鲁西北地区

最高气温37~39℃,

局部可达40℃。

山东省气象台于5月19日06时00分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预计19-21日我省大部地区无明显降雨,鲁西北、鲁中和鲁南地区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19-20日,菏泽、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和鲁西北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部可达40℃,南部沿海地区25~28℃,其他地区33~36℃。21日鲁中和鲁南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可达35~37℃。

未来三天全省天气预报

19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天气晴到少云。南风,日照、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地区4~5级阵风6~7级,其他地区3~4级。

夜间最低气温:半岛地区18℃左右,济南、菏泽和鲁西北地区25℃左右,其他地区22℃左右。最高气温:菏泽、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和鲁西北地区37~39℃,局部可达40℃,南部沿海地区25~28℃,其他地区33~36℃。

20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天气晴间多云。济南、淄博、潍坊、鲁西北和半岛地区南风4~5级阵风6~7级转北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3~4级。

夜间最低气温:半岛地区17℃左右,济南、菏泽和鲁西北地区25℃左右,其他地区22℃左右。最高气温:菏泽、济南北部、淄博北部、潍坊和鲁西北地区37~39℃,局部可达40℃,南部沿海地区25~28℃,其他地区33~36℃。

21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天气晴间多云。济南、淄博、潍坊、鲁西北和半岛地区北风3~4级增强到4~5级阵风6~7级,其他地区南风3~4级转北风4级阵风5~6级。

夜间最低气温:半岛地区16℃左右,聊城、德州和鲁南地区21℃左右,其他地区19℃左右。最高气温:聊城、鲁中和鲁南地区35℃左右,局部可达37℃,沿海地区28℃左右,其他地区32℃左右。

济南市气象台18日16时30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受大陆暖高压脊影响,预计19日至21日我市将出现高温天气。其中,19—20日市区、长清、济阳、商河及章丘最高气温38℃左右,局部地区可达40℃以上,莱芜、钢城和平阴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21日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略有下降,市区、长清、章丘最高气温36℃左右,其他地区在35℃以下。

本次高温天气以干热型高温为主,出现时间早、强度大,可能突破历史同期(5月中旬)高温极值。此外,高温天气期间我市南风风力大,小麦存在干热风灾害风险,建议及时灌溉,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干热风危害。近期无降水,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高,各级各部门需加强防范。高温时段主要出现在每日11—17时,用电需求增大,建议做好能源供应和调度,市民应尽量避免在此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防暑降温“四个注意”

注意预防中暑

1.尽量不在烈日下暴晒,出门时最好戴宽檐帽或撑把伞,穿透气、易散热的衣服。

2.别等到口渴才喝水,流汗多时最好喝淡盐水。

3.高温天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保证睡眠充足。

4.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等。

如果发现有人中暑,立刻帮助其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喝一点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起到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注意饮食卫生

夏天喝冰镇饮料、吃生冷食物,容易出现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因此,夏日注意饮食卫生:

1.生冷食物要少吃,生熟食品不要混在一起。

2.别大量吃冷饮,否则易导致胃肠痉挛和引起胃黏膜损伤。

3.剩饭剩菜冷藏保存,吃之前加热、热透;无保存条件的话,最好弃之不食。

4.购买熟菜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店,不要去无证小摊。

注意保护血管

高温时节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因为人体出汗多,体内易缺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此外,家中或公共场所都会使用空调降温,室内外温差过大,如果频繁出入,就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容易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死。必须注意:

1.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补水,避免血液黏稠度增高。

2.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灌水,注意“小口饮水、多次少量”。

3.建议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度,避免因温差过大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心情舒畅。

注意出游防晒

不少人趁暑假带孩子旅游,请牢记这些健康细节:

1.尽量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

2.戴好隔热的草帽,对阳光有折射作用。

3.出发时提早,中午需休息,尽量避开最热的时间出行,最好在下午三四点钟后再进行活动。

4.多喝水,出汗多时可饮用淡盐开水。

5.随身携带防暑药物。

编辑: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