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薛冬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5月28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市场监管局、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文件进行解读。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英峰表示,提升企业专利产出和转化运用能力、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积极配合省市场监管局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3000项左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产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形成一批新专利。实施人才引领型企业工程,做强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产业领域“五支人才队伍”。特别是,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探索在重点领域优化配额制,积极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问题。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高端智能家电等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10项左右。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中试平台,助力专利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建设一批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企业完善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专利申请的供给能力。
三是促进创新要素对接。持续强化与市场监管、教育、科技等部门合作机制,组织产业链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专利成果对接,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全年组织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产品新技术推介活动8场左右,促进专利转化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上。
四是推进专利成果应用。结合“好品山东”公共品牌建设,在食品、服装、家具等消费品行业深入实施“三品”专项行动,每年遴选100项左右“齐鲁精品”集中宣传,引导企业加速专利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专利密集型产品。编制发布全省创新产品示范推荐目录,完善保险补偿、首购首用等政策体系,培育推广“四首”产品600项左右。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