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默默耕耘奉献,用平凡铸就伟大,以行动诠释担当,为全社会树立了崇德向善的典范。7月8日上午,山东省道德模范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邀请3位道德模范代表分享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把他们高高托起,越过生命的黑暗,绽放生命的光彩。”回忆工作之中照顾孤弃儿童的情景,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副院长杨守伟多次热泪盈眶,她说这些年,儿童福利院不仅让孩子活下来,更要让他们的生命,活出精彩。2006年8月,一个患有鱼鳞病的小女孩儿晓玉,被送到了福利院,两三岁的她几乎每寸皮肤,都翻裂起来,跟鱼鳞一样,“鱼鳞”下边,到处是血口子,密密麻麻,很多还化了脓。这种病无法根治,只能细心护理缓解病情。“为了减轻晓玉的痛苦,我们勤给她洗澡,每天涂3遍药,凡是开裂的皮肤,都要轻柔地涂抹到;为避免浮起的‘鳞片’扯到好的皮肤,都要及时剪掉,浮起多大一块,就剪掉多大一块;头上的皮屑经常裹住头发,竖立起来,越长越疼,我们就用剪刀一点一点剪掉凸起的皮屑和头发。经过1年多细心耐心的护理,‘鱼鳞’慢慢脱落,恢复了正常肤色。”渐渐地,晓玉学会了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成了院里的小开心果,后来,她被爱心家庭收养,有了自己的家。
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当唇腭裂的孩子经过手术,可以朗诵诗歌;当脑瘫的孩子可以站立起来迈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当像慧慧这样的孩子走进国家的知名学府,“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把他们高高托起,越过生命的黑暗,绽放生命的光彩。”
“其实我就是个普通的渔民,做了该做的事。”面对记者们的询问,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的刘世瑜总是这样说,
现在他们社区文明实践站经常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他就报名当宣讲员。有时候是在社区,也会去学校给孩子们讲。他分享的重点,不是反复讲自己过去做了什么,而是想和大家交流些更实用的,比如海上安全培训,他就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大家:救援不是蛮干,而是要讲究方法,比如如何利用风浪节奏接近遇险者、怎样快速固定救生筏这些经验。
日常生活中,谁家有困难搭把手,看见谁家渔网破了帮忙补两针,这些小事他都会做。他还带着家人邻里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关爱孤寡老人等等。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一起行动,力量就大了,“在青岛城阳,每一位渔民都有救人的担当和魄力。”
说起印象深刻的事情,枣庄市滕州市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主任刘真标打开了话匣子:“我有个学生小孟,亲人相继离世,当时年仅10岁的他暂住在远房姑姑家里。一天晚上,他与姑姑赌气离家出走,我得知后立刻帮着满城寻找,最终在一个桥洞下面找到了他。见小孟一时想不开,我便在家里把他安顿下来,经过三天的陪伴劝说终于解开了他心里的‘疙瘩’。在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我把他带到了成长营,在这里他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还加入了篮球社团。看到像小孟一样的孩子由最初的叛逆自卑变得阳光自信,我也更加坚定信心,未来要把龙山快乐成长营做到更多农村困境儿童需要的地方!”
泰山不言,自有其高;黄河不语,自有其深。这场发布会上,记者感受到了厚道山东人把该做的小事儿做到底的坚持,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与踏实坚守,这就是人生最好的答卷。
摄像:梁明星 剪辑:梁明星 出镜:李焜染 编辑:孙菲菲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