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山东省淄博市正在掀起一场席卷全域的产业升级浪潮。从传统制造业的“老树发新芽”到新兴产业的“幼苗成大树”,这座工业城市通过技术改造、精益管理、设备更新、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正在现代化产业体系赛道上加速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技术改造是最大的生产力,今年1至5月份,我们累计生产3.5吨以下新能源小微卡19256辆,同比增长112.3%。” 7月17日,在淄川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骏欧铃)总装车间记者看到,流水线上的新能源小微卡正有序下线,每小时12台的产能让厂区大院停满了待发车辆。总经理张军介绍,目前,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25%-30%,其中终端物流迷你卡在细分市场占比高达65%。
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同样体现在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今年,山东鲁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盘活闲置车间,将原90米辊道窑改造成速烧窑,新增自动化压锅机等设备140余台套。“技改后可年产400万件陶瓷耐热烧锅,市场占有率将提升20%,跻身国内领军行列。”企业负责人张继存说。与此同时,山东圣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10000吨氧化锆精密陶瓷制品研发项目,预计明年初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产品将覆盖新能源、汽车、化工等十余个行业。
新技术让高青县的纺织企业结出硕果。淄博尚和纺织通过科技创新解锁棉+麻、棉+桑蚕丝等新型纱线,新产品销售利润是传统产品的十倍左右。“我们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的‘草本染生物改性PLA混纺纱’项目,获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这个项目预计可为企业新增产值3000万元。”总经理赵小博表示,通过技术改造,中小企业也可走上“小而精”的蜕变之路。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淄博市正在构建“链主带动、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唐骏欧铃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带动淄川区形成20余家本地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而临淄区的英科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则演绎着“塑料循环魔法”,通过自主研发的泡沫减容设备,英科再生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立1000余个回收点,以90:1的压缩比将废弃泡沫转化为再生塑料颗粒,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让淄博循环经济模式走向世界。“设备更新后,智能生产车间的机械臂和数字化中控系统,让生产效率提升了40%,生产订单已排到8月份。”英科再生生产经理辛根芳表示,现在,每年15万吨的再生量,相当于减少30万吨碳排放,可节约原油45万吨。
依托科技创新,一些传统企业正在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桓台县的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国内首台“多功能水陆两栖车”,搭载 AI 技术实现自主搜索清理,成为汛期河道保障的“利器”。这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在低密度超级钢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而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历经3年攻关的高应力轻量化板簧,降重50%、抗疲劳寿命提高30%,成功进入德国戴姆勒供应链,今年上半年订单逆势增长10%。
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不少淄博企业正在迭代升级。山东安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铜排加工流水线搭配数字化制造运营平台,目前已实现材料成本降低20%的发展目标,而其产品的交付周期则缩短了23%,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上升。山东中材汽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通过ERP与MES系统整合,优化了全流程管理;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智能化改造,让生产成本平均下降5%-7%,减排含氯废水12% 以上,技术水平走在了同行业前列。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