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海口”到“合伙人”:山东与中亚共绘“双向奔赴”经贸蓝图 | 共话上合
新黄河  5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杜林  

一个是中国沿海的制造业和外贸大省,另一方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的内陆枢纽。7月19日上午,一场将双方优势深度绑定的“山东—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青岛上合示范区举行。

会场上,一组数据勾勒出双方合作的热度:2024年,山东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已达211亿元;仅在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便冲至141.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6.4%。

“撒马尔罕同中国的贸易额在过去三年增长了两倍,去年达到了5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第一副州长阿比洛夫·费鲁兹·尼马在致辞中,不仅带来了亮眼的合作数据,也带来了一份“投资邀请函”:“我们的经济特区内还有相当大的未开发土地,欢迎山东和青岛的企业前来投资。”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的代表,则描绘了一幅跨国文旅融合的蓝图。她提议,可以依托奥什州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打造贯通上合多国的旅游产品,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去拜访丝绸之路的文明古城,这当中不仅仅可以包括中亚,也可以涵盖中国的西部新疆。”

面对中亚伙伴的热情,山东方面则打开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工具箱”,展示了其作为合作“桥头堡”的硬实力。

上合示范区给出的方案是打造一个“上合国际资本港金融大超市”。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林长华介绍,针对企业遇到的现实困难,平台将推出一个创新的“易货贸易”线上撮合系统,帮助外汇短缺的国家用商品换取所需,打通贸易壁垒。此外,平台还提供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结算、供应链金融、出口信用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世界第四大港——山东港口青岛港的代表邢东亮表示,其面向中亚的海铁联运过境箱量去年激增65%,已成为中亚国家高效便捷的“出海口”。而被誉为“中国物流之都”的临沂商城,则给出了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包”。其负责人庄金才承诺,临沂的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低30%,并对前来采购的国际客商,提供高达80%的国际机票补助。

对参会的企业而言,这场交流会“最关键、最富成效的环节”,是在所有精彩发言结束之后。

会场迅速转变为一个巨大的“B2B对接洽谈区”。根据会前精心收集的需求,来自山东和中亚的企业被一一匹配,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对小组”的详谈。一位来自山东的装备制造企业代表透露,当天上午和哈萨克斯坦的两位潜在客户交换了技术方案,近期将会继续谈合作细节。

从宏观的政策宣讲,到具体的地方推介,再到为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物流“工具箱”,最终落脚于一场场精准务实的商业谈判。山东—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交流会清晰地展现了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商业图景:它不再是单向的流动,而是一场基础设施、产业、资本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摄影:杜林  编辑:曹梦佳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