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供应链装上“数字大脑”:北京物资学院发布“全球物资数字地图” | 共话上合
新黄河  5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杜林  

一条贯穿“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原油全产业链,如今可以在一张数字地图上被实时追踪、分析和预警。7月18日下午,在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青岛会议的物流运输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上,北京物资学院科研处处长郭茜发布了这一名为“全球物资数字地图”的创新成果。

这个被形容为要做到“看得见、不中断、会思考”的数字平台,与同日发布的“‘一带一路’供应链现代化指数”一起,将为复杂庞大的“一带一路”供应链体系安装上一个“数字大脑”和一套“健康监测仪”,以提升其韧性、效率与安全。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看得见、不中断、会思考’的数智供应链平台。”郭茜介绍,“全球物资数字地图”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空间可视化,并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的真实与可追溯。

她透露,该平台目前已成功构建了首个重量级应用场景——“‘一带一路’核心区原油全产业链智能化物资地图”。此外,针对贵重金属的“矿链智图”、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民生物资地图”,乃至监测航运业的“绿色碳排放航运地图”等一系列场景化地图也已在构建中。

这些地图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全球物资流动的动态感知、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各方提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数字基础设施。

如果说“数字地图”是“做手术”的工具,那么“供应链现代化指数”就是“体检”的仪器。郭茜介绍,该指数覆盖了4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实际数据,从安全、创新、协同、绿色四个维度,为沿线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打分”。

根据首次发布的指数分析,目前“一带一路”供应链现代化总指数显著提升,整体向好。其中,安全、创新、绿色分指数整体上升,而“协同指数”则出现了小幅波动。这一指数的建立,将为沿线国家完善供应链、融合价值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郭茜表示,这两项成果是北京物资学院响应国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落实“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未来,团队将持续迭代“指数”与“地图”这两大“双轮驱动引擎”,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贡献学术智慧。

摄影:杜林  编辑:陈彤彤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