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柴颖颖
8月15日,由中铁十局潍宿高铁站前五标项目部承建上跨胶新铁路(56+56米)T构转体梁主墩墩身完成浇筑,标志着转体梁工程正式进入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阶段,为后续转体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据了解,潍宿高铁上跨胶新铁路转体桥主墩是标段内唯一采用方墩设计的特殊结构,应用双线刚壁墩的先进技术,优化结构形状和材料分布,保证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节省材料、减少占地面积,为两条并行线路提供支撑,显著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更好地适应邻近营业线复杂的施工环境。
作为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潍宿高铁全长约34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京津冀及以远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有效承担起两区域间部分中长途旅客的交流任务,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
此次上跨胶新铁路转体梁主墩墩身的成功浇筑,不仅为后续转体施工(预计转体重量达0.77万吨)创造了有利条件,更标志着潍宿高铁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潍宿高铁上跨胶新铁路段是标段内唯一邻近营业线的施工区域,两者之间的最小施工距离仅为14.2米,面临安全风险大、施工组织复杂等诸多挑战。
面对复杂施工环境,中铁十局项目团队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原则,组织业内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2轮严谨的论证与优化,采用科学的分层浇筑工艺,分2次完成全部浇筑作业,在墩身不同部位精准埋设了12组测温线,实现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测,投入胶新铁路智能化线性监控设备,共设置31个监测布点,对铁路沿线实时监测,保障胶新铁路的运行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以安全生产为首要前提,建立“班组自检、技术复检、监理终检”三级质量管控体系,对钢筋绑扎间距、保护层厚度等关键指标实行“零误差”管控,从源头上把控工程质量;以质量创优为核心目标,引入先进的BIM技术进行虚拟施工推演,提前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管线冲突等潜在问题,为实际施工扫清障碍;以建设进度为重要引擎,倒排施工计划,将节点任务细化分解到每周、每日,明确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通过科学的调度和高效的执行,确保主墩墩身浇筑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
通讯员:孙金晓 孔波 史媛媛 编辑:周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