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齐鲁,数说未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山东赛区决赛落幕
新黄河  4小时前

9月14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山东赛区决赛在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正式落下帷幕。

本届赛事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山东省内来自10余所高校、200多名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征得69组有效参赛作品。这些作品点亮了山东在数据新闻与AIGC领域的创新版图。经过初赛、决赛激烈的角逐,最终3个作品获得一等奖,7个作品获得二等奖,11个作品获得三等奖,12个作品获得优秀奖。

本届数据新闻比赛选题,既宏大又精微,既前沿又质朴。作品《尘肺之殇:那些无法呼吸的痛与光明》中,我们看到了新闻学子对健康和生命的人文关怀,作品《数说中国“大模型”:突破式发展,多领域赋能》则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科技战略与产业升级的深刻洞察。从《数字寻路:数说信息社会残障就业的突围与共生》作品对残障群体的刻画,到《“班味”腌出工伤肥:数据解码职场体重失控之谜?》作品对职场的自嘲,他们用数据解读文化现象,用共情理解困境。每一件作品都不仅是严谨的数据逻辑与精湛视觉呈现的结晶,更是青年一代将个人思考融入国家叙事、将专业所学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有力证明。

在AIGC应用大赛上,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青年学子澎湃的创新活力交相辉映,令人震撼。参赛者们提交的作品,巧妙地将AIGC技术锚定于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交汇点。无论是通过《跟着孔子游山东》为历史名人赋予新生命,还是借《泰山石敢当》《戏韵新声》让非遗技艺焕发新光彩,抑或是通过《北魏种地 vlog:从太守到up主》等作品实现历史与流行的奇妙“破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AIGC在内容创作与产业升级中的巨大潜力,更彰显了山东新闻学子在技术浪潮中的清醒思考,他们始终将技术服务于文化传承、社会情感与公共精神。

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与专业,组委会特邀了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鲁东大学、山东政法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的七位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审团专业、严谨地对每一件作品进行了严格的评审。

闭幕式上,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王秋亮致辞。他对所有获奖师生表示祝贺,对赛事支持院校与参赛选手表示感谢。他表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与学院办学成果的生动实践。他强调本次比赛展现了参赛师生的新闻传播专业能力,是山东省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王秋亮表示学院会继续借助优势,深化政校媒协同育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责任担当与创新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山师力量。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总结发言中表示,参赛作品以“专业性、创意性、学习性”展现了新传学子的社会担当意识与前沿技术运用能力。她强调,学生巧妙运用AIGC等技术,既赋予技术人文温度,更让小众群体声音被更多人听见,诠释了学科的人文关怀与核心价值。邱凌教授感谢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的精心组织,指出本次大赛搭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践平台,推动了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是一场成果丰硕、圆满成功的专业赛事。

大赛的圆满落幕,是终点,更是起点。它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人才的发掘和生态的构建。通过本次大赛,必将进一步激发山东省在数据新闻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热潮,为数字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通讯员:韩得举 刘津彤 周欣蕾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