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八大局书画摊主的双节日常:用画笔描绘假期的烟火与团圆 | 假日观·坚守
新黄河  2025年10月05日

新黄河记者:阎小雨  

“您的‘柿柿如意’的题字,马上就写好。”国庆假期第四天,在淄博八大局书画苑里,59岁的书法家陈先生正现场展示自己的书法,排队游客纷纷惊叹他的技艺。作为最早在八大局摆摊的书法家之一,陈先生的双节假期比平时忙了许多:“前三天已经卖了几十幅字画,节假日期间我尽量会满足游客的要求,像是定制独一无二的扇面、题字啊,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都会给大家呈现出想要的作品。”

早上9点刚过,书桌前就有许多围观的游客。“您好,我要一把画竹子的扇面,加写‘月满中秋’四个字”“能帮我写个‘进淄赶烤’吗”,游客的需求此起彼伏,他手里的笔从没停过。

陈先生告诉记者,2023年是他最忙的时候,那时候他在路口支个小摊,有时他一天要画一百把扇子,午饭只能随便对付一口,忙起来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如今看着眼前100多个规整的书画摊位,不禁感慨:“从露天小摊到有遮阳棚的文化大院,再到现在能办展览、搞演出的书画苑,这变化里藏着淄博的用心。”

在陈先生旁边的摊位,是李秀荣的国画摊位,陈先生打趣道,“我们俩在这儿摆摊快两年了,她的画配我的字,游客常说‘一套带走才完整’。”记者看到李秀荣正低头给折扇上的花朵调颜料,画出的花瓣层次分明,在折扇旁摆着的成品画里,既有“柿柿如意”的中秋主题,也有“好运连连”的设计,色彩鲜而不艳,透着雅致。

双节期间的八大局书画苑,早已不是单一的创作空间。在八号书画大厅里,画画的、刻章的、写书法的摊主们各展手艺,把一方文化市集经营得鲜活又丰盛。书画苑的热闹,正是八大局从“美食网红”向“文化地标”转型的生动注脚。曾经以炒锅饼、紫米饼为核心的便民市场,如今已形成“美食+文创+非遗”的多元业态,此外,八大局北门的“这有局儿”4月底开业后,也标志着这一老城区文化地标完成从便民市场向“文旅综合体”的转型。

从书画苑的一方案头,到八大局的烟火长街,再到“这有局儿”的七层风华,淄博用文化联动破解了“流量变留量”的密码。那些笔墨里的匠心、市集里的温情,共同构成了节日里最动人的图景。这里不仅有逛不完的热闹,更有带得走的文化记忆,淄博的长红,从来不止于烟火,更在于文化的生生不息。

编辑:李明  摄影:阎小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