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29个项目、产值增8%,临沂精细化工产业链跑出“加速度”
新黄河  3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10月22日,临沂市“标志性产业链上的临沂好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召开,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当地精细化工产业的强劲势头:今年1-9月,142家精细化工规上企业产值达395.8亿元,同比增长8.0%;10月中旬沂水签约会更是一次性拿下29个项目,这条“链”上经济正以加速度领跑。

会长,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朝文介绍,化工产业是临沂市八大传统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市委、市政府将精细化工产业链作为全市13个标志性产业链之一,成立了精细化工产业链专班,实行实体化运作,统筹负责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实施。目前,全市精细化工产业链上游主要有氨、氯、钾钡锆等无机化工和甲醇、乙醇、醋酸、丙烯等有机原料,中游主要有树脂、助剂、增塑剂等各类化学中间体和化工制剂,下游拥有全国最大的控释肥产业,以及轮胎、涂料染料和日化等产品。

据介绍,临沂的发展思路主要是:聚焦新型化肥、橡胶材料、聚氨酯材料3条核心产业链,以及三聚氰胺、胶黏剂、电子化学品等多个细分行业,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以着力解决链式发展、龙头带动、产品结构、要素保障等矛盾为主线,以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提高绿色安全水平筑牢发展根基,以集约化布局增强发展韧性,着力构建具有临沂特色的“3+X”现代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具体来看,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主要有4个方面优势:

临沂产品有特色、产业成集群,企业在这里可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近年来,临沂化工产业坚持推进产业升级、园区集聚和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了以新型肥料、橡胶材料、聚氨酯材料3条优势子链,以及三聚氰胺、胶黏剂、电子化学品等多个细分子链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链条。新型肥料产业方面,共有规上企业32家,主要产品包括缓控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菌肥等,其中缓控释肥年销量居全国第一,拥有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劲。橡胶材料方面,共有规上企业16家,主要产品包括轮胎、橡胶输送带、橡胶助剂等,其中轮胎年产能5000万条、居全省第五,永丰轮胎等企业产品已通过美国交通部质量安全(DOT)和欧洲经济委员会产品安全(ECE)认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聚氨酯材料方面,共有规上企业67家,主要产品包括聚氨酯胶黏剂、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涂料、树脂材料等,其中脂肪族聚酯多元醇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70%,抗氧剂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中国聚氨酯协会与郯城县政府共建的鲁南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是国内首个聚氨酯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内企业生产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供货耐克、亚瑟士等全球知名品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临沂承载空间足、发展布局优,企业在这里可以快速选址、落地无忧。全市现有郯城、沂水、临沭、临港4个综合化工园区和费县黏合剂、沂南密胺等2个专业化工园区,6个化工园区起步区总面积达到31.47平方公里,目前可利用空间达7000余亩,园区之间相互支撑、差异发展,逐步形成了“4+2”产业发展格局。在空间布局上,临沭、郯城化工园区辐射华东,高效化肥、丙烯酸、聚氨酯等产业优势显著;沂水化工园区深度融入山东石化产业链条,拥有轮胎、各类化工助剂、橡胶制品等优势产业;临港化工园区衔接亚欧大陆、辐射全国,以石墨烯、稀有金属、塑料助剂等为主导衍生发展,其中临港方舟创园通过搭建“平台+运营”主体框架,为落地企业量体裁衣,定制化建设厂房、仓库、配套设施,实现企业快速落地、土地集约化利用、安全环保大幅提升;费县胶黏剂园区对应全国最大的木业产业集群,市场空间广阔;沂南密胺化工园区以三聚氰胺为龙头,服务支撑全市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沂商贸物流强、产业配套全,企业在这里可以降本增效、做优做强。临沂地处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圈中间位置,距岚山、日照、连云港均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150公里,是承南连北的重要节点、“齐鲁号”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市现有物流园区21处,3000余条物流线路通达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口岸,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低30%,成本优势明显。临沂工业基础全面厚实,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38个、207个中类的161个,截至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98家、数量全省第2.形成了以食品、化工、机械等八大传统产业为主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的产业格局,发展精细化工既有广阔市场空间,又能推动各产业链纵向耦合,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现有工业体系协同发展潜能。

临沂营商环境优、要素保障齐,企业在这里可以“沂”事无忧、安心经营。临沂始终坚持“企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和“一切工作到企业”“一切围绕项目转”的服务方式,努力打造“欢迎光临·沂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8条,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118个办事场景、数量全省第2.初步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服务体系,办事环节和时限综合压减65%,在全国工商联万家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居全国第42位,民营企业净流入量连续5年保持高位增长,净增量全省第1、全国第11.在精细化工产业服务方面,在金融助力上,设立专门金融服务队,为重点产业链企业配备“金融管家”,每季度举办金融专题对接会;在科技支撑上,拥有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以及高分子材料助剂绿色制备与应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64家省级平台,初步构建起了“平台支撑—企业主体—人才驱动”的立体化创新生态;在人才保障上,全市劳动年龄人口超600万,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5所高职院校专门开设精细化工产业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各类技能人才。

今年以来,精细化工产业链专班精心绘制产业“三图六表”,瞄准产业链弱链、断链、缺链环节,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市县一体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对接活动30余次,承接产业转移、补齐产业链条。10月15日,在沂水召开精细化工产业链项目签约会签约项目29个。今年1-9月份,全市142家精细化工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95.8亿元,同比增长8.0%,发展势头蓬勃向上。

下一步,精细化工产业链专班将继续锚定新型肥料、橡胶材料、聚氨酯材料3条核心产业链,重点抓好3个方面工作:强化精准招商。完善“一园一链”差异化发展机制,绘制产业链精准招商图谱,统筹用好强链、补链招商策略,加快招大引强,补齐现代化精细化工产业体系。

强化创新驱动。实施创新能力提级行动,依托临沂大学、青岛理工等高校,筹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知名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协同攻关、验证和应用,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价值。

强化要素保障。落实“要素跟着好项目走”,将项目建设中土地规划、手续办理、资金需求等要素信息形成“一致性清单”,搭建“部门+园区+项目方+第三方”的交流平台,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现“被动式”服务到“一站式、保姆式”全过程跟踪服务,塑强“近悦远来”的产业发展生态。

编辑:曹梦佳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