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00台中国重汽重卡在烟台港整装待发,驶向沙特。随着这批车辆出海,中国重汽9月重卡出口量达到1.5万辆,再度刷新自身保持的行业纪录,创下国内重卡单月出口新高。
自2004年布局海外市场以来,中国重汽始终稳居国内重卡行业出口榜首。在出海的第21个年头,中国重汽再次交出一份亮丽答卷。在10月18日举办的中国重汽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中国重汽实现汇总收入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整车销量33.5万辆,同比增长22.8%。其中,重卡出口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4.5%。如今,中国重汽的产品已遍布六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逆风把舵 稳立潮头

近年来,国际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关税、技术和环境壁垒日益增高,国内车企海外布局也面临低价竞争和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如何管控风险、保持竞争力并实现持续盈利,是中国重汽作为行业先行者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以越南为例,该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大规模基建加速期,卡车市场需求旺盛。中国重汽已在越南建立35个联保服务站点,实现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络全覆盖。9月,中国重汽与越南经销商携手,在越南六大城市举办巡展活动,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良好口碑,斩获超800台订单。到2030年,中国重汽计划将海外经销渠道扩展至400家,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针对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中国重汽将“本土化”做到极致,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在与越南某公司合作中,面对极端天气,中国重汽不仅保证交付,还为当地维修和驾驶人员组织培训,保障车辆稳定运营。
随着全球市场保有量增加和客户消费理念升级,后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重汽重视后市场建设,开展车辆融资、车队管理、二手车置换回购等业务。今年1-9月,中国重汽后市场配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9%。在本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首次面向全球推出定制化的油品、轮胎等配件产品,未来还将在海外建设63个配件中心库,前置5000万美元配件,为全球客户提供更精准、灵活的服务配件政策。
出海要“稳”,不仅要“前端打得赢”,还要“后方供得上”。国庆节前夕,中国重汽莱芜工厂接到非洲客户紧急订单,工厂迅速响应,产线加班加点,整车仓储部24小时值班发交,以“重汽速度”兑现承诺。这得益于中国重汽建立的“销售-生产”联动快速响应机制。
目前,中国重汽在国内拥有10大整车生产基地,重卡月产能最高达3万辆。智能化工厂建设是产能提升的关键,如莱芜工厂拥有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和高端杜尔涂装线,还打造了驾驶室焊接全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未来,中国重汽计划打造更多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灯塔工厂”,将关键工序自动化率提升到60%以上。
如今,莱芜工厂的国际订单占比过半,国内市场需求回暖也为出海增添底气。国庆中秋假期,中国重汽国内订单累计超6700辆,国内外市场相互支撑,形成“两条腿走路”的良性循环。
搏风击浪 砥砺前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营销、服务本土化只是第一步,要实现新增长,还需持续努力。
在越南、尼日利亚等传统优势市场,中国重汽深化营销改革,将销售与服务网点延伸至二、三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完善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客户触达率。
在菲律宾,中国重汽投资建设的组装厂9月5日首辆整车下线,满足了本地化组装生产需求,缩短了交付时间。1-9月,中国重汽非洲市场、东南亚市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7.4%、41.5%。目前,中国重汽在全球拥有30家运营中的KD工厂,预计2030年产能达到10万辆,南非、巴西等地的本地化制造项目也在加速推进。
为满足国际客户需求,中国重汽进行本土化研发。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中国重汽的工程车成为最畅销车型之一,当地客户表示其比欧洲车型更符合需求,性价比和服务效率更高。未来5年,中国重汽计划投入超40亿美元研发费用,组建超8000人的研发团队,并单独设置海外产品研发机构,定制化开发产品。
在扩大基本盘的同时,中国重汽积极开拓新市场。1-9月,中东市场销量增长28.7%,高端市场也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重汽凭借卓越品质、领先技术和独特设计,在国际赛事和展会上备受瞩目,如德国汉诺威车展上的黄河重卡、亚冬会上的豪沃超高清转播车等。借助重卡出口优势,中国重汽将进一步拓展轻卡、矿卡、皮卡、VAN等业务,构建覆盖全系列商用车的强大产品矩阵。
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领域,中国重汽表现亮眼。今年1-9月,新能源整车销量同比增长300%。中国重汽新能源已覆盖纯电、氢能、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三电技术和整车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未来,中国重汽将继续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加快L2+和L4级智能驾驶技术量产,深入智能座舱开发等前沿领域,塑造竞争新优势。
红“脉”全球 激活动能

在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浪潮中,中国重汽集团党委积极推进党建品牌建设,成功构建起“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品牌格局。中国重汽国际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中国重汽集团党委的部署,以“红脉全球”特色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
“红”是矢志不渝的政治底色,彰显了党建引领的核心定力;“脉”是纵横延伸的组织根系,既代表着党组织在全球市场的立体覆盖,也寓意着重卡远销世界的市场脉络。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业务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如今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组织体系:8个党总支统筹协调、25个党支部贯彻执行,共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中,21个境外党支部直接服务于海外市场前沿,4个后方党支部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撑,270余名党员如同“红色火种”,遍布全球主要市场区域,实现了党组织对海外业务的全域覆盖和全程引领。
“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这是“红‘脉’全球”品牌对党员骨干的明确要求,更是全体海外党员的行动自觉。紧扣海外业务需求,公司党委持续深化“平常育先锋、关键争先锋、危急靠先锋”行动,让党员成为市场开拓的“领头雁”、攻坚克难的“排头兵”。重汽国际公司常驻海外人员年均驻外时长超过250天,他们远离故土、扎根异乡,以“钢铁团队、虎狼之师”的精气神,在异国他乡书写了中国重汽人的奋斗篇章,为企业的海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协同共进 链合共赢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单一比拼产品和价格的时代已经过去,组织与系统作战的能力成为破局的关键。中国重汽紧紧围绕山东重工“1+N”品牌矩阵,与兄弟企业展开有机联动。从组团参与国际展会、集中展示中国重汽集团全产业链全业务板块的产品实力,到在市场开拓中共享技术、渠道资源,协同服务客户、输出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还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强大的规模和集聚效应,释放出了更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如果说“内部协同”是企业出海的“1.0基础款”,那么中国重汽与外部伙伴的深度合作,则是“链合共赢”的“2.0升级版本”。作为山东省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和全国重卡行业的引领者,中国重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共赢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主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协同出海的意向,同时深度“链合”全球顶尖资源,与众多全球知名战略供应商紧密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攻关、联合创新。通过打造安全稳定、反应敏捷、行业一流的合作生态,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拓展“朋友圈”共绘新蓝图

9月下旬,中国重汽在利比亚重要港口班加西的首家官方授权展厅正式开业。当前,利比亚正处于重建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与物流运输等领域的需求极为迫切。新落成的展厅集产品展览、商务洽谈、服务售后等功能于一体,能够为当地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中国重汽还计划在当地建设KD工厂、配件中心、培训中心等设施,持续为利比亚的重建注入动力,进一步助力其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
出海之路,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简单流动,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深度互动的过程。中国重汽深知这一点,在向当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的各项事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在中国重汽在哈萨克斯坦政府和卡拉干达州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萨兰机械有限公司。新工厂将配备哈萨克斯坦首条电泳金属加工生产线,不仅会有力提升当地的技术设施水平,预计还将创造多达10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赞誉。
此外,中国重汽还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才本土化战略,全力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今年,中国重汽在集团本部首次举办了外籍培训师训练营。回国后,这些外籍学员将带着在中国重汽学到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为各自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未来,中国重汽还将新建100个培训中心,源源不断地为全球商用车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执大象,天下往;乘大势,启新章

10月18日,2025中国重汽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召开,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620位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共话合作共赢之道,共绘全球产业发展蓝图。会上,中国重汽披露重磅成绩单:2025年重卡出口销量将突破15万辆,有望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同时锚定2030年战略目标,明确将实现重卡出口25万辆、轻卡10万辆、轻型车5万辆、矿卡3000辆,海外后市场收入突破10亿美元,以清晰蓝图彰显领军企业的全球雄心。
从中国重汽的最新成绩单可以看出,其之所以能够“勇立潮头”、敢于挑战,关键在于它跳出了零和博弈的“内卷”怪圈,用增量思维去开拓新局。通过向内深挖竞争力,向外抢抓新机遇,实现了内部与外部的有机协同;拒绝急功近利,着眼长远发展,实现了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的动态平衡;坚持开放合作,追求互利共赢,实现了个体与整体的共生共荣。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面向新的航程,中国重汽将坚定推动“绿色化、数智化、服务化、国际化、多元化”五大转型,凭实干作舟、以奋斗为帆,全力以赴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这不仅是对百年重汽的庄重承诺,更是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所作出的最有力回应。相信在中国重汽的不懈努力下,必将在全球商用车市场上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周茂本)
编辑:韩璐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