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校园欺凌事件,多数人会直接想到殴打、索要财物、孤立等行为。其实,除此之外,造谣也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这种伤害往往是无形但沉重的,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传统欺凌。近日,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涉未成年造谣欺凌案件,最终通过法官调解,实施欺凌的学生在班级内公开道歉,其家长自愿赔付2000元作为精神补偿。
事情的当事人小王与小夏是同班同学,且均系未成年人。小王2023年跟随父母一同来到济南定居,2024年4月,小王与小夏发生争执,小夏在学校称,小王曾偷过自己的电话手表和金钱等。小王本就内向,加之小夏的行为,给小王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厌学以及轻生的心理。在小王的父母察觉并得知原因后,便一纸诉状将小夏及其父母告上法庭,要求公开赔礼道歉,消除给小王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恢复名誉,并赔偿小王精神抚慰金1万元。
案件受理后,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法官高凤英将案件委派给调解员崔妍组织调解并进行业务指导,一再嘱托崔妍先调和双方父母间的关系,尽量减小对两未成年人的影响。通过电话与小夏父母联系时,二人得知一家三口被起诉,出于护子心切,小夏父母一口咬定对方是诬陷,表示自己的孩子十分乖巧。崔妍向小夏父母说明相关权利义务后,二人表示愿意进行协商,但坚决不让孩子出面。法官考虑到此案涉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及时化解的同时还要将影响降到最低,决定组织双方到庭调解。
5月23日上午,小王与小夏的父母均到庭参加调解。根据双方的陈述,法官还原了纠纷产生的经过。原来,小王在2023年6月份转学至某小学上学,因其家境一般,穿着显得十分朴素,而小夏的家境较为富裕,生活水平高于小王。在今年3月份小夏生日时,其父母为其购买了一块电话手表,这极大地放大了小夏的虚荣心。而小夏向小王炫耀时,小王却不屑一顾,一时间面子被驳的小夏便对小王进行取笑,并在班级和学校内散播谣言展开报复。
法官和调解员沟通后,决定采用先“背靠背”,后“面对面”的方式对双方分别开展调解工作。高凤英与小王的父母交流时了解到,因其夫妻二人从事小生意,每天早出晚归,对小王的生活和学习更是无暇顾及,小王由其爷爷奶奶照顾,也比较懂事和自立。这也导致了小王的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出现厌学甚至轻生的心理。
法官认为,小王与小夏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父母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向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小王的父母虽然迫于生计而不停奔波,但也应当对小王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时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给孩子更多的温暖以满足其情感需求。小夏的家境虽然优越,但却不应因此认为高人一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是其父母奋斗的结果,小夏的父母应当培养其自强自立和勤俭朴素的品格。
经过法官和调解员长达三个小时的调解工作,双方最终放下成见,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当庭协议约定,小夏于2024年5月31日前在班级内向小王公开道歉,小夏的父母也自愿赔付2000元作为给小王的精神补偿。此后,小王的父母也表示愿意撤诉以表诚意。(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爱济南记者:徐若曦)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