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交通“网” 畅达泉城幸福“路”|“项”上生长①
新黄河  2025年01月13日

编者按:2025年是济南市“项目提升年”。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古风古色的泉城老街,从加紧建设的新能源基地到高端智造的产业链条,全市项目建设进度条已然“拉满”,处处奔涌着实干的热潮。新黄河客户端推出“‘项’上生长”系列报道,围绕“谋项目、抓项目、建项目”,展现“项目提升年”带来的澎湃动力,加速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新黄河记者:柴颖颖  

1月7日,腊八节。随着山师东路至山大路区间盾构机的缓缓转动,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最后一个区间的盾构开始掘进,向着年底通车的目标冲刺。

2025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创建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加快凤凰黄河大桥南延等城市道路建设,推动轨道交通连线成网。

今年年初,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相关负责人就立下了两条线路年底前通车的“军令状”,这两条备受期待的线路通车指日可待。此时,距离直达济南机场的3号线二期开通运营,济南步入空轨换乘时代,仅仅过去一个多月。

轨道交通建设在加速奔跑,济南的高速公路、机场、跨黄通道、城市道路建设同样在争分夺秒。2024年11月,济南获批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大交通”引领之下,济南综合立体交通网已起势成型。

地铁飞驰

2024年11月22日,直达机场的3号线二期开通运营。在济南,空轨“牵手”成为现实。

作为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六条线路中首条通车的地铁线,3号线二期开启了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通车的前奏。

同年12月5日,在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现场,最后一榀U型梁在潘王路站至山东大学站区间完成架设,标志着8号线全线桥隧贯通。

穿越经十路这条交通大动脉的4号线,也在全力冲刺。项目负责人曹殿彬告诉新黄河记者,4号线在济南轨道交通二期规划中占据着多项之“最”:线路最长、站点最多、体量最大、建设难度最大、地质最复杂,同时也是泉城市民期盼最高的一条地铁线。它横跨中心城区,串联了经十路沿线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医疗中心、政务中心,对于缓解经十路交通压力,加强城市东西向联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对于4号线来说是决战决胜的一年,全体参建人员都已做好冲刺准备,目前已有29座车站封顶,29条区间实现双线贯通,铺轨实现总里程的60%,机电、站后专业完成了65%。今年春节期间将有2000余名参建者坚守岗位,实现3座车站封顶,4条区间双线贯通。”在4号线山师东路站工地上,说起建设进度,曹殿彬既有压力又充满期待。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轨道交通二期规划的六条线路中,4号线、8号线计划年底通车,6号线、7号线、9号线也在加快建设中。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投公司总经理种记鑫亲历、见证过一期2号线的建设和通车,如今又奋战在二期全部线路建设的征程中,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看到地铁改变着这座城市里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作为参建者感到自豪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种记鑫说,今年是济南市的项目提升年,轨道交通的每一个项目,都是这座城市交通变化的重要见证,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向往。

不仅地铁在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济南的“米字型”高铁网也在重塑着出行生态。2024年,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建设加速推进,高铁通车里程446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每天约660趟高铁通达全国366个城市。

轨道上的济南,正在改变着泉城人民的出行和生活。

拥河入怀

2024年11月23日上午,济南黄河大桥新桥、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同时通车运营。新桥与老桥“并肩”,将黄河拥入济南这座城市的怀中。

济南黄河大桥新桥通车后,新桥和老桥共同为市民过河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新桥前瞻性地预留了轨道交通7号线通道,这是山东首条穿越黄河的轨道交通线路,将实现从老桥单一交通方式到公轨两用通行能力的升级。

也就在这一天,济南市跨黄“四桥四隧”中的“四桥”即济南黄河大桥、齐鲁大桥、凤凰大桥、济乐高速南延线全部实现通车,全市跨黄桥隧达到21处,其中起步区范围内就有11处。

济南跨黄通道路网进一步完善,有效改善了市区与起步区的交通出行条件、优化跨黄桥隧布局,推动拥河发展战略加快落地实施。

交通先行、畅联互通,这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

近年来,济南聚焦城市能级跃迁,加快城市交通路网尤其是跨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重点布局推进跨黄通道建设。

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峰介绍,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和济南黄河齐鲁大桥是继石济客专黄河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之后通往起步区的两条新通途,不仅大大缩短主城和新城时空距离,更进一步拉近黄河两岸居民的心理距离,是起步区新城崛起引领黄河时代的交通门户所在。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密切起步区黄河新城和南岸主城区联系,目前济南起步区范围内42公里黄河河道上,整体规划了19处跨河通道。

其中,已建成使用的跨河桥隧共有11处,分别为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济南黄河齐鲁大桥、济南建邦黄河大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济南黄河大桥、济南黄河大桥新桥、石济客专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三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济阳黄河大桥,“十桥一隧”的平均间距缩小到4公里以内。

规划中的19处跨河通道全部建成后,平均间距缩小到2.2公里,达到南京、武汉、杭州等沿江城市水平,将为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助力济南北起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撑。

领先之路

去年12月20日,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工程全线建成通车,这条全省南北交通大动脉蝶变焕新,也让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之间的联动迎来质的飞跃,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新黄河记者从济南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过去这一年,济南多条公路建成通车,高速路网密度全省第一。

2024年,绕城高速东线小许家枢纽至遥墙机场段改扩建工程、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济南段、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北环段、高青至商河高速公路东段等4条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9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省首位。

规划中的济南市高速公路网共有25条,总里程1166公里,目前已改扩建19条、890公里。过去一年,京台高速改扩建、高青至商河、济南至微山等12个高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4条高速建成通车。S103济枣线市中红符路口南至济南泰安界段建成通车,更是打造了旅游公路建设的“济南样板”。

市区内,全市加快完善城市道路骨架,优化道路结构,织密区域路网,已开工凤凰黄河大桥南延工程等项目,推进奥体西路、开源路、腊山河西路等“断头路”“瓶颈路”建设。

“空”与“水”的交通建设也在持续提速。在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入全面施工期,东飞行区场道工程完成竣工验收,T2航站楼、西飞行区建设全面展开。小清河复航工程在2024年2月正式通航运营,小清河水运市场正在加快培育。

人享其行,物享其流。济南立体交通网加速起势成型,一个又一个交通项目相继落地,实打实地提升着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摄像:冯松豪  剪辑:冯松豪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