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按图索“非遗”:在济南,就要大口吃肉 |“泉”在济南过大年
新黄河  2025年01月27日

新黄河记者:王亚妹  

春节脚步临近,蛇年春节怎么过?来享“泉式非遗”吧。近日,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2024年度72个“泉城非遗坊”已公布。加上此前的147个,至此“泉城非遗坊”(扫下方二维码可见)数量已达219个。其中,黄焖鸡、香肠、炸鸡、驴肉……非遗坊的多种肉食传统制作技艺各具特色。

把子肉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味道,如果要用一种食物来形容济南,把子肉必须上榜!这种长方形的肉块,分割时会扎缚上青浦草或马蔺草,形成“扎把”的造型,故称“把子肉”。
老济南的把子肉,选材一定得是肥瘦相间的猪肉,一斤切成数块,捆成一把,浸泡在秘制的调味酱中,猛火开锅,文火慢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把子肉 邵凯摄

亓氏酱香源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是以八角、茴香、白芷、丁香、香桂、肉蔻等数十种香料,佐以秘制老汤制作肉食制品的一种技艺。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160 多年的历史。产品种类繁多,有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其制作具有独到之处,最主要就是讲究固汤、安食。所谓“固汤”就是选用新鲜的牛(猪)骨、鸡、鸭,武火开、文火炖,待到一定火候再加入去腥佐料,去骨、去渣、提汤,此所谓“大汤”。“大汤”再加入老汤,文火煮制成“上汤”,冷却后封坛,即成为陈年老汤,而这一过程就叫作“固汤”。“安食”是亓氏酱香源传统技艺的精神,是对加工过程与成品品质的总要求,是对食者尊重的最大体现,也是亓氏酱香源的最基本要求和最高追求。

黄焖鸡。王广福摄

济南黄焖鸡

这是济南市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1927年,济南府鲁菜名店“吉玲园”因名厨云集,佳肴迭出而红极一时,名商富贾、达官显贵纷至沓来,与当时的“汇泉楼”“聚丰德”并称省城三大名店,其招牌菜就是“百草黄焖鸡”。它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浓郁的风味而闻名,选用上等的鸡肉,搭配秘制的调料和香料,经过慢火焖煮,使得鸡肉肉质鲜嫩,汤汁浓郁,味道醇厚。黄焖鸡的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入口即化,是济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净香园香肠 来源官网

净香园香肠

始创于清乾隆年间,其香肠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誉满济南府的名品。

净香园的香肠只选用肌间脂肪丰富的猪前腿肉,加入不外传的秘制本草香料,置于阴凉通风处悬挂,天然发酵三十余日方可制作。香肠黑褐油亮,滋味醇厚,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口感醇厚有嚼劲儿,回味长久,深受老济南人的喜爱。除了香肠,风味烤肉、爆花猪蹄、酱牛肉、五香方火腿等产品也是老济南味道,值得品尝。

垛石驴肉

垛石驴肉

民间有句俗语“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是用于形容驴肉的无上鲜美。据说,慈禧太后喜食驴肉,不仅宫中有专门烹调驴肉的大厨,还经常让全国各地烹煮驴肉的优秀厨师进贡驴肉,而垛石驴肉就是当年的贡品之一。济阳垛石街道盛产驴肉,酱驴肉制作已有百年历史,其配方独特,滑而不腻,入口回味无穷,是名噪当地的特色名品小吃。

刘家羊肉

曲堤刘家羊肉

始创于民国时期,至今已传承四代,有近百年历史。近百年来,后辈传承人不断创新香料配方及加工工艺,制作工艺日臻完美。刘家羊肉工艺复杂,经过十余道工序精心烹制,加入独家秘制的含20多种中药的香料包,配方科学,烹制的羊肉肉香浓郁,色泽鲜亮,营养丰富,独具特色,曾被评为“济南市名优小吃”“山东省名优小吃”。

金家羊汤

金家羊汤

莱芜的金家羊汤始创于1876年,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历经四代传人的金家羊汤,是莱芜区最早的“山东老字号”。2021年,金家羊汤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家羊汤选料严谨,选用优质的放养山羊,制作工艺精细,在用肉、烧煮、配料、加工等方面均十分讲究。汤鲜味美的金家羊汤是几代莱芜人的美好记忆。“金家羊汤真是香,三天不喝馋得慌。”莱芜本地流行的这段顺口溜,就是人们对金家羊汤喜爱和赞美的最好证明。

莱芜南肠

莱芜的香肠为什么叫南肠?据史料记载,是因它所用的香料皆来源于南洋一带,故莱芜人习惯把它叫作南肠,又因它的发源地在口镇,所以也叫“口镇南肠”。南肠作为中国香肠品类中的一种,属中式风干肠类。南肠的传统制作技艺包括了“刮肠、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六大工艺,其选料考究、工序严谨,味道独特,营养丰富并具有自然条件下“蝇不叮、虫不蛀、久放不变质”的显著特征。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