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妈妈”:每一对“母子”都是一首“爱与被爱双向奔赴”的诗 | 泉城有木兰⑪
新黄河  2025年03月08日

编者按:泉城水润千年,木兰花开今朝。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新黄河客户端联合济南市妇联共同推出“泉城有木兰”系列特别报道,以笔墨为镜,照见这座古城中平凡而璀璨的女性力量。她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细水长流的坚持中诠释着当代“木兰精神”:既传承千年泉城的文化基因,又迸发着与时俱进的创新锐气。我们期待通过这些鲜活的叙事展现泉城女性在“项目提升”中破茧成蝶的“她力量”。愿木兰花开处,尽是春风浩荡。

新黄河记者:杨璐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在三八妇女节的前夕,商河县苔花少年集中陪伴中心传出阵阵歌声,25名留守和困境儿童合唱了一首《国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的“花香妈妈”。

“花香妈妈”是商河县域服务品牌,名字的由来选取商河温泉花乡地域IP和萱草花为母亲花的意向。2024年组建之初,在全县各镇街和县直机关单位广泛招募女性代表,与留守、困境儿童结对,给孩子们高质量的关爱。

这些“花香妈妈”们有商河县各个岗位上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成员和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目前共150人加入到这个行列。150名妈妈与150个孩子,每一对“母子”(或“母女”)都是一首有关“爱与双向奔赴”的诗。三八妇女节前夕,新黄河记者联系到“花香妈妈”中的一员——满倩,听听她与结对孩子爱的故事。

以下为满倩的自述:

我是一个从小被叫作“闷葫芦”人,一开始要让我讲述爱的故事,我一时也不知从哪说起。而当我打开手机相册,翻看起和两个孩子在一起的照片,记忆仿佛一下子打开了闸门,倾泻而出……

我结对的孩子叫雨晴,今年7岁,去年刚上一年级,还有个10岁的哥哥。他们的母亲在13岁的时候患上了精神疾病。他们的父亲52岁,身体也不太好,一个人照顾俩孩子。班主任赵老师告诉我,雨晴从来没有看过电影,没有听过童话,甚至连秋千都很少坐。那一刻,我的心说不出的难受——孩子的童年,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让我想起三十年前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庄,我的小学同学冬花,冬花姐弟三个,家境是村里最差的。她家屋顶露天,一家人挤在铺着稻草的土炕上。姐弟三个破衣烂衫,连饭都吃不饱。那个时候家家户户条件都不好,可大家还是你一把我一把帮着把三个孩子拉扯大,还帮着冬花读了书。后来,她成了村里第一个在济南做生意的老板娘,弟弟成了建筑队的顶梁柱。这个曾经贫困潦倒的家改变了命运,爬出了深渊。

后来,初中、高中、大学我也都有家庭情况特殊、身处不幸的同学,他们都在政府、学校以及好心人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雨晴、冬花还有我一个个身边同学,他们的经历让我感到虽然时代不同,但共同的是在困境中都点燃着希望的火种。我也在想,她们是幸运的,是被看见的,但又有多少踮着脚尖没有被看见的灵魂呢?

工作以后,我所在的单位商河县交通运输局每年都参与扶贫济困爱心事业。去年借助商河县妇联发起的这项活动,我有幸成为一名“花香妈妈”。说实话,一开始我的心情又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我从一个参与公益的配角成为一个投身公益的“主角”,有了一份光荣的担当和使命,忐忑的是我能干好吗?

第一次举行“花香妈妈”与结对孩子集中见面前,需要提前给孩子写好寄语卡,我在想命运给了雨晴一个并不完美的家,但我要想办法让她的心里充满阳光。虽然还没有见面,我也要让她知道“她很好,她很棒”。

我让上初中二年级的儿子代笔,这样写的:

你好,亲爱的雨晴,告诉你个秘密,你不知道老天有多么喜欢你。你的名字如此好听,像那山谷中叮咚的清泉;你的眼睛如此灵动,像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你的心灵如此晶莹,像那尘世间夺目的水晶。感恩老天把你精心创造,你拥有健全的身体和美好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只要你心中有梦,勤奋好学,不怕困难,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拥有最丰盛最幸福的人生!

第一次集中见面会上,当雨晴跟其他同学一起进来,我凭直觉一眼就判断出了哪个是她。她的头发胡乱地扎着,脸颊上粘着泥痕,可那双眼睛却像星星一样亮。开会时,雨晴坐得笔直,胳膊端正地放在桌上,非常认真地听我们讲话,跟着我们一起鼓掌,既让人欣慰又感到心疼。

当我和她一起画画的时候,我发现她喜欢画花朵、小人儿都画上笑脸。我知道她也想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快快乐乐成长。

从那以后,我就和雨晴的班主任赵老师时常联系。第二次集中见面之前,我给赵老师发微信,让他问问雨晴过年想要什么,让孩子提前想一想。等到见面的时候,雨晴害羞地告诉我,想要一个芭比娃娃。是啊,哪个女孩子没有一个公主梦呢?她们心底都藏着粉色的城堡,期待着爱与被爱,盼望着专属的美好童话开场。

今年寒假,我第一次去她家,她和哥哥欢欢喜喜地跑出来迎接我,我眼眶发酸,又觉得满是希望。我给雨晴的哥哥买了一套拼装玩具做新年礼物,从来没有玩过的他,开心地马上拆开看起了说明书。看他认真好奇的样子,我突然想到,多一个孩子被爱拥抱,便少一颗心灵误入歧途;多一群孩子向阳生长,国家便多一分璀璨荣光。

我和雨晴约定了12个成长小目标,像“学会查字典,多多认识汉字”“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等,还做成了卡片贴到墙上,只要完成得好就有奖励。我也鼓励哥哥给妹妹做榜样,学习要认真用功,放了学多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到了有奖励。两个孩子一起眨巴着眼睛听着,兴奋又懂事地点头。

我问雨晴的理想是什么,当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想当一名消防员时,我仿佛看见石缝里的野百合,倔强又坚强。我费了好大劲儿操作AI软件,最后又求助淘宝店,生成了一张带有消防元素的照片,洗出来送给她。她又惊又喜,眼睛睁地大大的,盯着看了好久。

不方便带孩子去洗澡,我就买了儿童面霜、带了吹风机给孩子洗头发,教她洗脸。我教她怎么把油涂开,涂好以后我说好香呀,她一脸开心地看着我,将沾着乳香的小手贴在我脸上。

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非常依依不舍,看着他们的眼神,那一刻,我觉得我虽然力量有限,但是我对他们却是那么重要。一个母亲的力量,足以照亮三代人的路。当她选择成为光,儿女的眼中就会有星辰,孙辈的掌心便会有春风。

自从成为一名“花香妈妈”,我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懂得了人活不是只活个外在的躯壳,而是一颗热腾腾的心,懂得了施比受更为有福,懂得了付出越多,喜乐越多,懂得了为什么厚德可以载物。我无时无刻不在为全社会的善意温暖,被人世间的真情,被一个个有愿力、充满爱和正能量、为更多人奋斗和奉献的榜样感动、激励。我变得更积极、更勇敢、更自信、更坚定,更有方向感和幸福感。当我们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付出努力的时候,也会让我们的生命发生蜕变,让我们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生命的能量会更蓬勃,更茁壮。

自从成为一名“花香妈妈”,我发现我的儿子也越来越有利他心。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舍得买却愿意给雨晴和她的哥哥买玩具,会和班里的受气包交朋友,在我埋怨对面的车不关远光灯的时候和我说对方可能也不是故意的。

“人生飘飘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生命总会以某种形式留下它的痕迹,但只有真挚热烈地活过,我们才能留下独特而珍贵的意义。我们或许没有漂亮的外貌、出众的才华、显赫的地位、优越的条件,普通的被任何人忽视,渺小如尘埃。但精神的富有、心灵的丰盛、品行的美好、人格的高贵才是最高级的拥有、最高级的幸福、最高级的漂亮。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爱和善拓展生命的厚度和宽度。人生际遇起伏不定,我们也不知道前面会经历怎样的风雨,怎样的难关。但给别人点一盏灯,自己也会前途光明。真善美永远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县妇联主席戴慧英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公益,不只是少数人的奋不顾身,而是多数人的力所能及”。我们150位“花香妈妈”,或许不能照亮整片夜空,但足以点亮某个街角的光明。我相信,当我们牵起一双小手,托起的可能是未来的消防英雄、大国工匠、国家精英以及无数繁星。所以,我也会竭尽所能去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为保护儿童隐私,文中“雨晴”为化名)

记者手记:相信爱的力量

接到选题任务,我找到商河县妇联主席戴慧英,请她帮忙推荐采访人选的时候,她几乎想都没想地说出了“花香妈妈”。当时,我对这个群体了解不多,说实话,我对要不要写还抱有一丝犹豫:现在对于困境、留守儿童的帮扶行动有很多,这群“花香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不是比划比划的。”随着采访的深入,我越来越理解了戴慧英的言之凿凿,也被她们的故事一次次感动。

“不允许随便当妈妈”,是成为“花香妈妈”的第一个门槛。她们把“花香妈妈”志愿者从招募改为选拔,入选人员必须是经过领导、同事以及群众认可的好同志。成为“花香妈妈”首先要符合遴选的6条标准,优先选用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成员。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要为这些本来就很优秀的女性再“添彩”,而是希望她们把自身集合的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的精神品质言传身教给孩子,成为一名“好老师”。

“花香妈妈”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区别于走访慰问、捐衣赠物等,而是主打‘高质量陪伴’,是长期的过程。”商河县妇联副主席金娟对我说。

“花香妈妈”中年龄最小的20多岁、年长的有40多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已经成为母亲比较有经验,有的还比较年轻,没有体验过“当妈”的滋味,她们就把孩子们当弟弟妹妹一样疼爱。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全心全意为“结对孩子好”,用爱陪伴他们快乐成长。“自从结对之后,每个‘花香妈妈’都与结对孩子的监护人加了联系方式,平时经常联系,有的‘妈妈’还去学校给结对孩子开家长会。”金娟说。

当“花香妈妈”前还要经过专业培训。困境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更容易缺乏归属感、害怕孤独、警惕心强或有逆反行为。在“上岗”前,商河妇联与专业机构研讨和打磨,建立起以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团体动力学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进阶—提升—巩固”四阶高质量团体辅导教案。这份教案成为目前全省的“独一份”,而且已经培训了“花香妈妈”1000余人次。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花香妈妈”们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实现“微心愿”,来自退役军人事务局的4名“花香妈妈”带着孩子们参观武警部队,吃军旅餐、看军旅电影;来自实验小学的“花香妈妈”李燕给结对孩子送去了心仪已久的自行车,给这个少年插上了追风逐影的翅膀。

“花香妈妈”金思说,“在电影院里,虽然因为3D眼镜的遮挡我看不到他的眼睛,但扬起的嘴角和发出的笑声,让我觉得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与结对孩子在一起时,恰似双向治愈,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让我的生命发生蜕变,让生命的能量更蓬勃,更茁壮。”

在采访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都让我动容,它们都是一首首爱的诗歌。而我也越来越坚信,爱的力量能抵万难,微光汇聚,终成星河。

编辑:王倩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