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黄敏
近日,春来干劲足。在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莱特”)核电深海工程高端装备科创产业园里,冶炼、锻造、机加工等环节忙碌而紧张,而岗位上的党员发挥着过硬的“锻造力”,确保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多年来,正是高质量党建切实助力了伊莱特高质量发展。
近期,伊莱特打造的“‘伊’心向党 锻造未来”品牌获评济南市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在伊莱特发展中,这个品牌发挥了怎样的力量?
1000多个日夜“拼”出世界第一环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伊莱特相关负责人表示。
曾在全网引发广泛关注的“世界第一环”,这背后,离不开伊莱特党员的努力。
回忆制造过程,伊莱特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国第四代核电项目中的部件,核电支承环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全球罕见,此前国际上尚无前例。从2016年项目立项到2019年产品下线,三年多的时间里,由党员突击队和党员骨干组成的科研团队,克服重重阻力,与原子能院、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团队一道,反复模拟试验,奋战1000多个日日夜夜,完成全球首件直径15.673米的奥氏体不锈钢支承环,该部件属于中国原创性技术,一次性打破三项世界纪录。
2022年,该项目2号工程的两件支承环再次在伊莱特启动。伊莱特党组织再次发挥引领作用,最终再次成功制造出相同尺寸的奥氏体不锈钢无缝整体锻环。其中,直径15.673米的“世界第一环”,成功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伊莱特成为最大的整体环轧钢环制造商。
谈及成形工艺制造过程,伊莱特核能重装总经理助理兼锻压车间副主任徐延续仍历历在目。2022年8月10日,在1200℃钢坯成形的关键时期,负责操作轧环机的徐延续连续半个月吃住在工厂,紧盯成形质量,成功完成直径15.673米支承环的最终成形。
“在伊莱特,党员在科技攻关、产品研发、项目突击中以实际行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伊莱特相关负责人表示。
仅用11个月完成同类规模工厂3年才能建成的项目
如今,伊莱特核电深海工程高端装备科创产业园已成为该企业生产制造的重要基地。回顾建设过程,该园区仅用时11个月,而正常建设工期为3年。如此速度背后,所展现的正是伊莱特党组织的战斗力。
伊莱特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2021年建设核海产业园时,为保证项目快速投产达效,按照“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的思路,伊莱特成立由12名党员和设备商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临时联合党支部,各项目、工段负责人均由党员担任,带领广大职工抢工期。
“不管严寒酷暑,项目建设团队24小时吃住在工地,从破土动工到开业庆典,仅用1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同类规模工厂3年才能完成的项目,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用事实彻底征服了外方合作伙伴。”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伊’心向党 锻造未来”思政品牌打造过程中,伊莱特秉持“支部建在项目上”,锚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做到项目在哪里,党组织保驾护航就到哪里。
让党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比翼齐飞”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核心在人。”伊莱特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
在实际工作中,伊莱特坚持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建立机制、创新载体,推动党建“有形”,让党员身份亮在岗位上,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
聚焦党员队伍建设,伊莱特坚持迎难而上的员工优先入党,率先垂范的党员优先提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热情,让党员成为引领伊莱特发展的一面面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伊莱特结合自身推行的“狼性文化”,组建“战狼突击队”,在抗洪抢险、任务突击、志愿服务、拓展训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成立“星青年”培训班,培养后备干部;组建爱心基金,已支付50余万元,惠及贫困家庭和儿童达300余人。
“在伊莱特,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党建的身影。通过持续努力,伊莱特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成为行业领跑者,真正实现党建与公司发展‘比翼齐飞’,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